肝癌治疗的“老三样”对免疫功能损害大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曾几何时,在肝癌的治疗中,人们对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保护不够,走了不少弯路,让患者吃了不少亏。
  (1)外科手术:
  以前,外科医师在手术切除肝癌时,并不太在意出血量的多少,认为切除肝脏出血多是天经地义的事,出多少补多少也就行了,其实不然。现代医学发现,血液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除了我们常提到的淋巴细胞(包括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和产生细胞因子的T淋巴细胞)外,红细胞(即红血球)的表面也存在很重要的免疫物质。手术中出血多了,造成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大量丢失,而补充的血液,由于库存时间较长,而且是异体血,其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几乎谈不上有什么免疫功能。所以,手术中大量的出血,势必导致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显著降低,其结果就是手术病死率高、肝癌复发早等。
  近十年来,外科医师认识到了术中大量出血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低下,注意到了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系,想了很多办法减少手术中的出血,如联合应用射频消融技术、应用超声刀等先进仪器设备等。现在,切除肝脏的出血量较前有明显减少,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手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了手术治疗的疗效。
  (2)介入治疗:
  经导管肝动脉碘油抗癌药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通常人们讲的介入治疗)曾被人们认为是不用手术就能治疗肝癌的“完美之举”,应用的广泛程度比现在要大得多。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总结,人们逐渐发现,这项治疗措施并非像人们想象得那样“完美”,它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甚至是缺陷。它最大的问题是大量的化疗药物不但损害了肝脏,导致肝功能的进一步降低,而且,还会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特别是癌周浸润淋巴细胞受到明显的抑制,严重地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了肝癌的发展和转移,使治疗效果适得其反。
  为了避免介入治疗的这些副作用,人们对介入治疗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如适当控制化学药物的用量、反复多次介入、超选择介入等。这些方法在保证介入疗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化学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全身性的化学治疗对于肝癌均无明显疗效。虽然它对肝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问题是它对机体的免疫细胞也有较强的破坏效应,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化学治疗后血液中的白细胞等明显降低。
  目前,化学治疗都是随着介入治疗一并实施的。

上一篇: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下一篇:肝癌治疗的“新三样”对免疫功能有帮助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