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临床表现:肝损害若以肝细胞为主者,临床上类似病毒性肝炎,有乏力、厌食、恶心、轻度黄疸等。严重者类似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发生出血倾向、腹水形成、肝昏迷甚至死亡,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均升高。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者,主要表现为中至深度黄疸,多伴有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关节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后者临床上较为少见。 ②特异性代谢。是毒品或掺杂物在某些个体中代谢特殊,使其变成有毒物质而引起肝损害,这种不同的人体类型可能与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有关。 ①过敏反应型。毒品及其掺杂物为半抗原入血后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抗原,经巨噬细胞加工后,被免疫细胞识别而导致过敏反应,肝细胞的损害也可能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如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肝组织沉积,则造成急重症肝炎,多数患者伴有发热、皮疹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组织中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或形成肉芽肿。患者出现关节炎、肾炎等肝外过敏反应,系循环内免疫复合物在局部沉着所致。 (2)急性中毒性肝炎患者特异质:毒品和掺杂物仅对敏感的个体发生肝损害,其发病率低,潜伏期长(1~4周),损害程度与剂量无关,常见的有如下两型。 ②间接性肝损害。物质干扰细胞正常代谢的某些环节,如抑制酶的活性或阻碍某一分泌过程等。肝的病变变异很大,可类似肝炎样病变,胆汁淤滞或混合性病变。可分为细胞毒型和胆汁淤滞型。细胞毒型,主要是选择性干扰肝实质细胞代谢的某一环节而影响蛋白质合成所致;胆汁淤滞型,患者出现黄疸和肝功能损害,认为是选择性的胆红素向胆小管排出或由血中摄取受干扰所致,黄疸可呈阻滞性,也可为肝细胞性。 ①直接肝损害。上述物质属原浆毒,不但可引起肝损害,尚可造成胃肠道、肾、肺、胰、脑、心脏等多脏器损伤,对肝细胞无选择性的全面损害。病理上可见小叶或区带性坏死,伴有脂肪变性,肝损害严重程度与使用上述物质的量呈正相关,潜伏期短,一般不出现皮疹、发热、关节痛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中毒性肝炎本质性肝中毒:毒品及掺杂物对肝有直接损害也有间接损害两种情况。 1.急性中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肝脏是很多毒品和掺杂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又是机体免疫的主要器官之一。这些物质对肝脏损害的发生机制不很清楚,有人认为与以下两种情况有关,一是对肝脏的损害,即本质性肝中毒,二是患者本身的特异情况。 注射毒品由于消毒不严而引起病毒性肝炎已获证实。但毒品可否引起肝损害尚有争议,有人做过试验,建立人造动物模型,注射吗啡八个月,在用药期间检查肝功能,未发现有肝脏损害,故推测,不会引起肝脏损害。但也有学者认为,毒品,特别是掺杂物对肝脏有损害作用,这种由其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肝脏损害为中毒性肝炎,临床上表现为类似病毒性肝炎。
|
上一篇:肝炎:病毒性肝炎早期征象
下一篇:肝炎:肝炎双重感染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