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是指血浆总蛋白质、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负氮平衡的结果。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白蛋白(血浆)、各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质,如糖蛋白、脂蛋白等,总量为6080g/L(6.08.0g/dl)。若血浆总蛋白低于6.0g/dl,则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缺乏、厌食,如严重心、肝、肾疾病、消化系统梗阻、摄食困难(例如食管癌、骨癌等)均可导致低蛋白血症。②蛋白质合成障碍:各种原因的肝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血浆蛋白合成减少。③长期蛋白质大量丢失:如消化道溃疡、压疮、大面积创伤、反复腹腔穿刺放液、糖尿病、肾病等均可从不同途径丢失大量蛋白质。④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使蛋白质分解超过合成,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当有低蛋血症出现时,除有原发性疾病表现外,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营养不良,同时多有轻、中度贫血,可有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水肿的发生与血浆有效渗透压减低有关。体液的渗透压与其所含溶质的分子量成反比。白蛋白分子量小,但是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当血浆白蛋白减少时,有效渗透压亦减低,使组织间水分潴留,出现水肿。水肿严重时可波及至胸腔、腹腔而形成胸水、腹水。若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则可能有出血倾向。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对肝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
上一篇:肝炎病人为什么发热?
下一篇:肝炎病人为什么常出现头晕、失眠与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