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戊型病毒性肝炎
小马最近突然出现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1周后,他发现自己小便颜色呈深黄色,而且眼睛、皮肤也变黄了,于是去医院诊治。化验显示,小马的转氨酶比正常升高,总胆红素也升高,被诊断为“急性戊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进食被戊型肝炎病毒(HEV)污染的水和食物而引起的,易在雨季和洪水过后流行,多见于秋冬季(10~11月)。在环境与水源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全年都会有散发病例。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年龄大多为15~49岁,儿童发病率较低,孕妇发病率高。一般患者中病死率为2.7%~4.0%,孕妇患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则高达10%~39%。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经过15~25天的潜伏期,可表现为无黄疸型和黄疸型,两者之比为13:1,因此大多数为无黄疸型。也有发展成为重症肝炎。在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化验转氨酶上升时,不论是否出现黄疸,均要及时检测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抗体,以明确病原的诊断。 专家忠告:如果在外面吃了生鱼片等海鲜或者吃了没有烤熟的羊肉串及其他肉类,应警惕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侵袭。如果在食用上述食物2~10周内出现乏力,伴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应高度怀疑患了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例中的小马就可能是吃了未烤熟的羊肉串发病的。一旦患了戊型病毒性肝炎,必须住院治疗,隔离期自发病之日算起,应不少于3周。 |
上一篇:如何预防丁型病毒性肝炎
下一篇:戊型病毒性肝炎与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如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