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有关研究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临床疗效。
(一)改变机体的反应性 部分慢性肝炎病人在一定阶段肝功转氨酶长期异常,临床上常有过敏现象,如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或者瘙痒、过敏性鼻炎、末梢血嗜酸性细胞增高等表现。这些病人系非特异性反应性炎症,可能由于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反应性增强,而有长期少量的酶渗入血液,不是肝脏进行性病变所致转氨酶增高,肝脏组织学可能完全正常。改变这些病人全身反应性,有助于改变肝细胞的通透性,减少酶的释放,从而降酶。一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草药如丹皮、三七、徐长卿、白毛夏枯草、龙胆草、苦参等,能抑制反应性炎症,解除过敏状态,临床上辨证选用,降酶效果颇佳。 (二)调整肝细胞的酸碱环境 肝细胞的酸碱环境能影响酶的释放,pH越高酶的释放多而且快,pH越低酶的释放少而且慢。药物口服经门脉血入肝,可能对肝细胞的酸碱环境有调节作用;且中医学认为酸能收,酸味药可能有减轻肝细胞渗出的作用;结合古人“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考虑中医酸味药有降酶作用。临证在组方时选用一些酸味药,明显地加快了降酶速度,对有热象或热毒较盛者选用酸寒之品,如牛膝、鱼腥草、马齿苋、酢浆草、白芍等,对有气滞血瘀者选用有疏肝理气的生山楂、五味子、木瓜等,对脾肾虚者选用健脾固肾的赤石脂、乌梅、覆盆子、山茱萸肉等。其中白芍酸甘而气寒,入厥阴肝经,能柔肝止痛,对于慢性肝炎之肝区痛当列为首选。此外,慢性肝炎每有正虚,不任攻伐,而白芍能补血养阴,治肝阴不足诸证。所以白芍几乎每例必用,常重用至30g,取效快而无不良反应。 (三)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害有密切联系。临床上70%以上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许多中草药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如黄芪、人参、党参、栀子等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黄芪、淫羊藿、五味子、茯苓、桑寄生、红花、丹参、王不留行、黄连、黄芩、蒲公英、地丁、水牛角、金银花等能增加T细胞数量及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对于这些药物,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辨证论治,以选用相应的药物。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一般来讲虚证多见,但因抑制因子所致、而非本来就有缺陷者,往往是实证,较多的情况是正虚邪实,因此临证时处理好扶正祛邪的关系,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也可提高降酶效果。 (四)调整病人的代谢功能 慢性肝炎造成的肝实质性损害,可以引起机体多种代谢紊乱而使转氨酶长期不正常,如糖代谢紊乱往往可以有持续高酶;脂肪代谢紊乱可以合并脂肪肝,轻则转氨酶升高,重则发展成肝硬化,蛋白代谢紊乱,低白蛋白血症不仅影响肝组织修复,而且可以出现腹水身肿,高球蛋白血症可以出现絮状反应阳性。中医中药中有许多有效的调整脂肪、糖、蛋白质等代谢的方药,如水牛角粉、三七、蚕蛹、人参等能提高白蛋白水平,大枣、黄芪、甘草、大黄、桃仁、牛膝、生地、当归、川芎、红花、丹参等能抑制球蛋白升高,对于这些药物的选用同样须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