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运动养肝法
《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也认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这都说明人的生命在于运动。
传统养肝学认为,运动可以增强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使得心脏推动气血在血脉内的运行更加有力、气血通畅和精神饱满;可以增强肺脏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使得呼吸运动更加深沉而均匀,气体交换更加充分,并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功能;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使得运化水谷的能力加强,促进食欲;可以增强肝脏的藏血和主筋的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经常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加心肺的活力,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可以抗御外来病毒、细菌的入侵,可提高体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使生命力更加旺盛,更加长寿。
因此,运动养肝法,就是通过适量地运动来保养肝命的方法。古人称运动养肝法为动形,即运动形体(身体)的方法,属传统养肝学中的六大养肝方法之一。因此,我国传统的养肝学认为,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可达到舒筋活骨、调节气息、宁心神、通经络、益脏腑、调气血、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
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就记载了44个人物的运动场景,他们不仅摆动着各种姿势,同时部分人员还拿着器械。到了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更是发展了运动能够延年益寿的学说,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五禽戏就是华佗创造发明的一种健身体操。
五禽戏
五禽戏是华佗模仿熊、虎、猿、鹿、鹤五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健身运动项目。虎形威猛刚柔,有助于增强体力;鹿形心静体松,有助于舒展筋骨,锻炼腿力,活腰胯,强腰肾,活跃盆腔内部的血液循环;猿形敏捷多动,有助于发展灵活性;熊形浑身沉稳,有助于增强内脏器官功能;鹤形昂然挺拔,悠然自得,有助于增强肺的呼吸功能,调运气血,疏通经络。五禽戏是中老年人防老抗衰的理想运动项目。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它集中了我国古代体操的精华,动作圆活柔缓,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内外兼修、虚实相间。自创始以来,备受欢迎,历经百年,经久不衰,现已成为中外体育爱好者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近代研究证实,经常按照动作要求习练太极拳,可使脊柱得到充分锻炼,使脊柱周围的软组织和韧带保持旺盛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减少和推迟骨质与韧带的硬化、钙化及退行性变化的发生,防止或延缓驼背、关节不灵活等衰老现象的出现。经常练拳,还可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得到改善,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能力,调节血压、血糖、血脂,防止或延缓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生,对抗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八段锦
八段锦是在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健身术。古人把精心编辑的保健体操比作美观悦目绚丽多彩的锦缎,又因整套操练动作按八套图示依次连贯进行,遍及周身,故名“八段锦”。其功简而赅,其效快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普及型运动项目。八段锦的功法和作用,可以用清代光绪初期的一首诗歌诀加以总括: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八段锦适用于各脏腑、组织或全身功能衰退、四肢活动欠灵活的老年人以及体弱、患有慢性病者,是一种很有效的养肝运动。
易筋经
易筋经中“易”是改变,“筋”是筋骨,“经”是方法,易筋经的意思就是把萎弱的筋骨改变成强壮结实的筋骨。这是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方法。其特点是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始终采用静止性用力(发暗劲),以锻炼肌肉筋骨,通经络血,改善内脏功能。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共有十二节,目前采用的都是经过重新整理改编的,其节数、名称、动作均有变动,因此,出现了不同的几个套路。久练此功能增强体质,强腰固肾,使人体步态稳健,消除腹部过多的脂肪,解除腰腿痛。
咽津
咽津也是传统的运动养肝方法之一,此法亦称“赤龙搅水”。古人称唾液为“玉泉”、“津液”、“甘露”、“华池水”,可见中医学对唾液早就十分重视。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晚年颇留意养肝之道,经常做咽津锻炼。《红炉点雪》云:“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柱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而日本一医学教授经多次实验发现,唾液具有使致癌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的特殊功能。闽南人有一句谚语:“一口唾液,四两福。”可见,学会将唾液及时咽下,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益的。
|
上一篇:失眠了,你该怎么办
下一篇:我国传统运动养肝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