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运动养肝的原则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肝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无论是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还是咽津等,都可以达到养肝健体的作用。因为这些运动都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但是不论应用哪一种运动方法来养肝都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凝神静气,掌握要领
传统运动养肝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这三方面中,最关键的是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气血运行。三者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气动形。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脏腑、气血;外练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流,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
动静结合,内外和谐
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和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运动适度,不宜过量
运动养肝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运动量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告诫人们:“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那么,运动量怎样掌握才算合适呢?一般来说,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有人以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而对于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
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也是很容易就做到的,更是充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这样人们才愿意去坚持进行。即“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的方式下进行”,这是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的结论。在健身方面,疲劳和痛苦都是不必要的,要轻轻松松地逐渐增加活动量。正确的运动锻炼方法应该是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比如练太极拳,刚开始练时要慢些、时间短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再逐渐增加锻炼的速度和时间。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性和不间断性的重要作用,水常流才能不腐,户枢常转方能不被虫蠹。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养肝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运动养肝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运动时间,因时制宜
一般来说,早晨运动比较好,因为早晨的空气比较新鲜,而室内的氧气经过一夜后,大部分被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增多。到户外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运动锻炼,可把积聚在身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来,吸进更多的氧气,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础。此外,午睡前后或晚上睡觉前也可进行运动,以消除一天的紧张。
运动项目,因人制宜
对于年轻力壮、身体又好的人来说,可以选择运动量大的项目,比如长跑、打篮球、踢足球等。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肌肉力量减弱,神经系统反应相对较慢,协调能力差,因此,适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能得到活动的运动,比如太极拳、慢走、慢跑等。总之,运动项目的选择,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适合身体条件,这样才能达到锻炼强身的目的。
|
上一篇:我国传统的运动养肝法
下一篇:老年人运动养肝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