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后,由于脾静脉的血流不能正常进入门静脉,导致脾静脉和脾脏的淤血,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淤血性脾大。初起脾脏呈轻度肿大,质地较软,随着病程的进展、病变的持续,脾脏逐渐变为中、重度肿大,质地变硬,脾脏功能发生改变。正常脾脏的主要功能是清除、破坏衰老的细胞,从而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但随着脾脏的明显肿大,其清除衰老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产生破坏作用,此时即为脾功能亢进。它对细胞的破坏作用是有区别的。脾功能亢进的早期,其破坏的细胞主要是粒细胞系统,即破坏一定数量的中性粒细胞从而引起周围血象白细胞数量的减少,导致患者抗病能力下降,易出现发热及感染等。随着脾脏肿大的加重,其对巨噬细胞系统也出现较明显的破坏作用,因而引起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易导致患者出血。直至出现重度脾大时,其对红细胞系统也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导致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浓度下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此时的脾功能亢进即对全血系统均出现破坏现象,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极为相似,临床需认真鉴别。因此,脾脏肿大与脾功能亢进可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
上一篇:如何早期识别肝硬化
下一篇:肝炎、肝硬化与肝癌———慢性肝病的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