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老中医汪承柏临床经验谈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著名老中医汪承柏临床经验谈

  汪老用凉血活血法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在国内取得了显著疗效。汪老认为:①重症淤胆黄疸不退或进行性加深与肝内炎症、胆汁淤积因子、血栓素B2(TXB2)、内毒素血症、激素治疗、胆红素结合与排泄障碍等因素有关。②血瘀血热虽为本病之基本证型,但因本病系慢性肝炎,病因病机复杂,证型多变,必须随证加减。如兼有饮停心下证者常加桂枝、茯苓;若在长夏季节发病,常有湿热弥散三焦,应与三仁汤合方。③如久用苦寒之物,伤阴耗气当辅以益气养阴之品;如长期应用激素或甘利欣之类药物易出现肾阳虚,应加用附子、桂枝。常用药物:
  1.凉血活血药,重用赤芍
  ①本品苦酸寒,入肝脾经,凉血活血,试验证明,赤芍具有解痉、扩张血管、镇痛等作用,并能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TXB2合成。这些作用能消除黄疸加深的原因,有利于退黄。②辨证要点:血瘀见症有喜热饮,多梦,面色灰暗,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下脉增粗延长,脉弦,肝脾大,血热的见症有大便秘结,皮肤瘙痒,抓后有出血点,身热,小便自利。
  2.行气破血药,包括三棱、莪术、桃仁、红花
  现代医学认为,行气破血药有利于退黄,如三棱有促进肠蠕动作用;莪术有抑制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并能直接兴奋胃肠道,对肝病腹胀有良好作用;桃仁有扩张血管、抗过敏、抑菌作用;红花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作用。辨证要点:有严重的血瘀见症;有胆红素结合障碍或胆红素排泄障碍。
  3.温化水湿 胃脘有振水音,汪老称之为“饮停心下证”。
  饮停心下证在《金匮》中归之为痰饮病,其病因病机为肺脾肾三脏俱虚。脾虚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肺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虚不能行气化水。痰饮为阳不化阴,如单用温补,则湿邪滞腻而不去;如久用燥热,则湿邪结而不散;如用苦寒,则饮聚益盛。故宜用温化。常用桂枝、茯苓。辨证要点:除前已述有肺脾肾三脏所虚之处水饮停留而引起的见症外,重点是观察胃脘有无振水音,有此见症可确认。
  4.扶正祛邪 辨证要点:午后低热;发热同时,全身状况不受影响;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生物制品、抗生素有过敏反应。常用丹参、穿心莲、黄芪、黄连、牡丹皮、金银花等。
  李× 女 36岁 因乏力、纳差3个月,尿黄20天入院。
  病人于1998年7月出现乏力、纳差,自认为“胃病”,服用“胃舒平”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于9月12日症状加重,恶心、尿黄查血胆红素96μmol/L,加用丹参、氨基酸治疗20天,因黄疸进行性加深10月2日入院。化验总胆红素363μmol/L,PA100%,HBsAg阳性,B超未见异常。当时见证:精神可,纳呆,食后腹胀,渴喜热饮,皮肤瘙痒,可见抓痕,尿黄但自利,大便每日2~3次,色黄,胃脘有振水音。舌质暗,舌下脉增粗延长,脉弦。
  中医辨证:血瘀血热,脾虚湿困治法:凉血活血,温化水湿方药:赤芍150g,桂枝15g,茯苓30g。水煎服,每日1剂。
  10月9日服上方1周,食欲增加,瘙痒减轻,查血胆红素238μmol/L,续方治疗1个半月,胆红素降到正常出院。
  按语:本例西医诊断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中西医治疗黄疸仍未消退,因有饮停心下证,故方中加用桂枝、茯苓。桂枝温阳,化气行水;茯苓淡渗利湿,通调三焦。所以,中医不能局限于一方一药,只有辨证论治,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上一篇:肝病大师王伯祥临床经验谈
下一篇:为什么肝硬化病人的面色晦暗?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