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可供给人体热量及某些脂肪酸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还可促进食欲。一般患者每日总的脂肪摄入量为40~60g。脂肪代谢需要肝脏分泌的胆汁,凭借胆汁才能将脂肪分解成能够吸收的微粒。在患急性肝炎时,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胆汁分泌不足,从而使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此刻,大量食用高脂肪的物质,会强迫肝脏分泌胆汁,增加肝脏的负担,使病情加重。因此,在急性肝炎期,应当少食含有脂肪的食物,脂肪摄入量以患者能耐受又不影响食欲及消化为度。在黄疸消退、食欲增加时,可食用易消化的含胆固醇少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等,若摄入过多则会影响脾胃的消化与吸收,以至出现腹胀、腹泻等症,同时肝细胞内脂肪沉着能妨碍肝糖原的合成,日久可导致脂肪肝,并能降低肝细胞的生理功能。慢性肝炎患者为防止肝内脂肪过多导致脂肪肝,故应限制脂肪的摄入,特别是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等。饮食中以植物油为主,如色拉油、菜油等。
|
上一篇:肝病患者饮食调养的意义
下一篇:肝病患者饮食调养的原则:烹饪方法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