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简称AFP或aFP,是由胎儿细胞合成并在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一般在妊娠后开始上升,至胎龄16~20周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胎儿娩出后1~5周完全消失。
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aFP阳性率常明显升高,呈进行性。aFP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而且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考核标准,并可判断预后。 有报道,在肝炎的病程中,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伴随肝脏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也可产生和分泌aFP,血清中aFP也会升高,但通常仅为轻度升高(<400微克/升),而且随访动态观察,aFP水平常逐渐下降甚至消失。重型肝炎病人血清中aFP水平升高,常提示肝细胞再生活跃,其抢救成活率较aFP阴性者高,预后良好。患生殖系统胚胎性肿瘤如睾丸和卵巢畸胎瘤、消化道肿瘤、胰腺癌伴肝脏转移者,亦常出现aFP升高。 但亦有相反报道,认为慢性肝炎时,aFP阳性表示病情有活动;肝硬化时,aFP长久阳性且其血浓度居高不降者,往往有并发肝癌之可能。通常病毒性肝炎病程中,aFP阳性持续时间多较短暂,约50%不超过3个月。 |
上一篇:什么叫脾功能亢进?
下一篇:甲胎蛋白升高还可见于哪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