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微克/升,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2)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3)肝硬化:多数病例正常,少数增高。甲胎蛋白的合成可反映肝细胞损害和病变活动的程度,大多低于300~400微克/升,如持续大于400~500微克/升,则要考虑癌变可能。 (4)转移性肝瘤:甲胎蛋白正常或轻度、中度升高,大于500微克/升少见。其他消化系肿瘤无肝转移时绝大多数为阴性,仅个别胃、胰、大肠癌病例甲胎蛋白可阳性。 (5)其他: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无脑儿和脊椎裂胎儿畸形时,因甲胎蛋白可漏入羊水,故母血或羊水中甲胎蛋白明显增高,具有诊断意义,并可作为终止妊娠的指征。 综上所述,甲胎蛋白检测异常,并非都是肝癌;甲胎蛋白检测正常也不能绝对排除肝癌。需对甲胎蛋白做动态分析,同时辅以B超等影像学检查。 |
上一篇:什么是甲胎蛋白?其检查的临床意义如何?
下一篇:蛋白电泳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