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可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作用,改善和消除焦虑、悲观、失望、抑郁情绪等。主要方法有:
(1)自身调节:①认识疾病,乙肝并非不能控制和治疗,只要进行科学防治,有良好的心态,乙肝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甚至可治愈;②思想要放松,心情要舒畅,胸怀要开朗,消除顾虑;③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医护人员的诊治技术,解除不信任感。 (2)家庭关怀:①生活上要关爱、体贴;②经济上要支持;③语言要和蔼。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消除忧愁、烦恼、悲伤、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3)社会支持:①支持治疗;②热情关爱,不能歧视;③生活上关怀;④工作上要帮助:上学、招生、就业、社会活动等不能给予不同对待。使患者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患者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使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恢复平衡,从而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病情好转。 (4)医护工作者:乙肝患者是心理治疗的对象,主体则是医护人员。心理治疗是通过人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来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1)医患沟通 一是言语性沟通,通过语言交流如谈心、说话来了解病人想些什么、愿意说些什么、要求什么、忌讳什么,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开导病人和帮助解决问题。语言交流应注意语调。二是非言语性沟通,即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这点对于医护人员更为重要。因为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运用得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患者感到病房就是家,医护工作者就是亲人,能主动接近医护人员,消除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使患者能积极配合诊治。 2)培养 培养乙肝患者的乐观情绪,帮助病人消除自卑感,消除心理障碍,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理解 乙肝为传染性疾病,治疗时间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转阴率低,病人顾虑多。比如能否彻底治愈,能否继续回原单位上班等。医护人员要理解患者的痛苦、烦恼、顾虑,用同情心去帮助他、支持他,语言一定要和蔼,问病史要耐心,查体要仔细,诊断性穿刺、输液等动作一定要轻柔,使其改善心境,提高信心,能坚持配合治疗。 4)暗示 对久病体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产生依赖心理的乙肝患者,应密切观察,在给予必要、合理照顾的同时,配合暗示疗法,鼓励病人自我保健,自我锻炼,消除顾虑。 5)普及科普知识 加强心理卫生指导,使乙肝患者了解应激因素时所患疾病的影响和不良心理状态的危害,寻找合理疏导途径,进行移情矫正,摆脱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平衡。 6)生活指导 生活学习要有规律性,不要疲劳过度。长期的精神紧张、疲劳会导致乙肝病情加重,尤其精神心理方面出现功能障碍时更明显。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性生活起居。使乙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有利于乙肝患者早日康复。 总之,乙肝病情发展与心理障碍紧密相关,心理治疗是乙肝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心理治疗有利于乙肝患者消除心理障碍,控制和缓解症状,早日治愈。 |
上一篇:肝脏有疏通、畅达、宣泄的功能
下一篇:肝脏能为我们的身体做点什么?有哪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