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四法
中医认为,人的营养来源于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能将人体所摄取的食物进行消化,使精华部分转化为气血和各种营养物质,并运送到全身,起滋养作用。同时,还能将食物中的糟粕排出体外。因此,夏季调理好脾的功能,对健康很重要。
醒脾法。中医脏腑学说认为,脾为阴脏,以阳气为用,脾阳健则能运化,故性喜温燥而恶明湿,有“脾恶湿而赛燥,土爱暖而喜芳香”之说。如果湿浊中阻,必然影响到脾的运化。暑天湿气较重。容易困阻脾气,困脾日久,会使脾气不振,甚至脾气呆滞,使其运化食物和水液的功能下降,这时就需要使用化湿的药物或食物去湿,使其功能恢复,这就是醒脾的含义。取生蒜泥10克,以糖醋少许拌食,不仅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还可以预防肠道疾病。也可取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开胃醒脾。或用香菜125克、海蜇丝50克,加食盐、糖醋少许拌食,以芳香醒脾、增强食欲、振作精神。
护脾法。盛夏骄阳似火,人体出汗比较多,很容易伤津耗气。所以,可选用性味平和、容易消化、补而不腻的药粥,以护脾养胃,补气生津。如莲子粥(莲子、白扁豆、薏仁米各50克,糯米100克,煮粥食)、山药茯苓粥(山药、茯苓各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银耳百合绿豆粥(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糯米100克,煮粥食)。
健脾法。是指健脾益气,帮助“脾气”活动,以增强其运化功能。夏季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服药后不易被吸收,反而容易阻碍脾的运化。因此,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健脾益气。每当饱食之后,以手按摩腹部,也是古代养肝家们一种养护脾胃的常用方法。食后摩腹法是:吃饭以后,将手搓热,放于上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环转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连续约20次不等。此法可促进胃肠消化功能,有利于腹腔血液循环,还能治疗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恒,对脾的运化功能有益。
暖脾法。因大量进食冷饮、瓜果,容易造成寒积脾胃,伤及脾脏的阳气,影响运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严重者可出现腹痛、呕吐、泄泻等症。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能起到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或用肉桂粉3克,荜茇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装入布袋内,夜间置于脐上。有的患者每天一大早三四点钟就得出外解便,而且是稀溏便。昼间也还要便2~3次。浑身无力,平常还怕冷,手脚发凉,腹部更畏寒,稍感腹凉就得上便所。这种症状,中医称其为“晨泻”,又名五更泻。致病原因是肾阳虚,不能温养脾胃所致。从中医理论看,肾脾是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人到老年,肾阳虚衰则不能养脾,使运化失常。在黎明煎往往阳气未振,寒气较盛,肠鸣即泻。久之身体虚弱,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精神不振。治疗原则是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一般可用四神丸治疗。四神丸方为:破故纸、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生姜、大枣,加水煎服,一般服药两周左右即愈。
还有一个叫做“困脾”的问题,就是夏天爱犯困,午觉睡不醒,就是脾被夏季盛行的湿气困塞。暑湿最易伤脾,中医称暑湿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当脾被湿困后,就容易感到疲乏。可以喝利湿的茶,或者擦清凉油。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备战”状态,防止上班犯困。
|
上一篇:养脾多吃黄色食物
下一篇:一些解暑祛湿的饮食调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