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误案分析六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病例6:范某,男,41岁,于1984年4月,因身重、乏力、面黄、皮肤黄3天来院就诊。症见面黄、身黄,巩膜黄染如橘子色,口渴而欲饮,右胁部刺痛,脘腹胀闷,身重倦怠,大便干燥,小便深黄、量少,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39U/L,谷丙转氨酶480U/L,凡登白试验呈双相反应,总蛋白64g/L,清蛋白34g/L,球蛋白23g/L,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呈阳性。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拟清热利湿之法治之……连服上药12天后,诸症状大减,但唯感口淡乏味,巩膜尚有黄染,面白无华,小便清长,拟清热利湿、消食健胃之法治之……连进10剂,仍有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又增短气懒言,形寒怕冷,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腰酸腿软等症状。何以致此?经再三思考,因湿为阴邪,热邪易清,湿邪难祛,上方用川黄连、黄芩、板蓝根、栀子、生大黄等苦寒药品过多,败胃困脾,故于上方中减去黄芩、黄连,加入温脾暖胃之肉桂、干姜、砂仁各5g,白术10g,薏苡仁15g。连服5剂,纳食渐增,依法调理半个月余,面色红润,诸症状消失,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分析:此为用药失当,过用苦寒而致脾胃受损。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证,治用清热利湿之法,证型与治法相适宜,并无失误,且选用川黄连、黄芩、板蓝根、栀子、生大黄也无过错。所不当的是服药12天后出现口淡乏味、面白无华、小便清长等脾虚湿阻之症状,没能及时撤减川黄连、黄芩、板蓝根、栀子、生大黄等苦寒药品,应用苦寒药过多,败胃困脾,造成误治。若医者能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药,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则可避免误治发生。

上一篇: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误案分析五
下一篇:从中医看慢性病毒性肝炎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