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机,一方面湿热毒邪结而不去,病邪由气分入血,瘀毒内停。另一方面病邪伤正,正气不足,肝、脾、肾亏虚。正虚则邪不易除,病邪不去则又不断伤正,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此乃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迁延难愈的主要原因。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较长,病变广泛,虚实错杂,临床表现不一,常由于湿热疫毒未清,郁于肝胆,滞留脾胃,肝脾受损,气血亏虚,日久则伤及其他脏腑,导致衰退性变化和失调性变化。衰退性变化可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阴阳两虚、气血两虚等不同,失调性变化则多为气血失调(如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脾不调、脾胃不和、心肾不交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湿”“热”“瘀”(郁)“毒”“虚”纵横交错,相伴而生,虽然以“湿热余邪未尽,肝瘀(郁)脾肾气血虚”为基本病理特点,但不同时期、不同患者的病理变化不尽相同。 慢性病毒性肝炎多由急性病毒性肝炎迁延不愈而来,虽然像急性期那种“湿热”象已大部分消退,但多未荆另一方面,正气不足,不能驱邪外出,肝郁脾虚亦贯穿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全过程。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初期,一部分患者湿热余邪较轻,而肝郁脾虚之象如胁痛腹胀、纳差便溏等症状较为突出,以肝郁脾虚为主要矛盾,这类患者的主要病机是肝郁脾虚、余邪未清;也有一部分患者湿热之象较为突出,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之临床表现,但慢性病毒性肝炎常伴有肝郁脾虚,所以其病机应归纳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其中肝胆湿热为主要矛盾。慢性病毒性肝炎初期以肝郁脾虚为主要矛盾的患者,若治疗失当,病情继续发展,脾气更虚,气血乏源,久之可出现气血不足、脾气更弱之象,从而进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期,此时以体倦乏力、动则汗出、胁下隐痛、少气懒言、纳差腹胀等为主要表现。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迁延日久,或呈现肝胆湿热征象的患者治疗不当,过量使用苦寒温燥之剂,或过用“攻”“破”之剂伤阴,可使肝阴不足,日久影响及肾,而成肝肾阴虚之证,此证也是慢性病毒性肝炎中期常见的表现。 多数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经积极治疗会逐渐好转,但也有部分患者长期不愈,继续发展,逐渐出现如肝脾大、肝脏变硬、面色晦暗、肝区疼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弦涩等气血瘀滞之征象,此时已进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后期,多为肝硬化的早期阶段,病情较重,呈现虚实错杂之象,一方面有气血瘀阻之实的一面,一方面又有正气不足、气血不足之虚的一面。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全病程大致可分为初、中、末三期,虽然其病机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复感外邪、劳累过度、饮酒等诸因素的影响而突然病情加重,呈现出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 |
上一篇: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误案分析六
下一篇:中医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