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刘某,男,36岁,因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伴乏力、尿黄,在外院治疗1个月无效,于1997年2月12日转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一般,表情淡漠,痛苦面容,面色晦暗如蒙尘,巩膜深度黄染,脘腹胀满、腹痛,口淡作呕,小便量少,呈浓茶色,大便溏泻,色灰白,每日7~10次,寒热往来,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细,心肺无异常,右肋缘下2cm可触及肝脏,硬度中等,边缘光滑,脾脏未触及,肝掌及腹部移动性浊音()。追问病史,1个月前因好友去世,数日精神抑郁,不思饮食,遂现此症。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160U/L,胆红素定性立即反应,定量30.8mg,清蛋白39g/L,球蛋白38g/L,凝血酶原时间25.5秒,谷丙转氨酶143U/L,B超检查提示弥漫性肝损伤。西医诊断为亚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湿热熏蒸,治宜疏肝解郁,升阳健脾燥湿,方选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30g,白芍15g,清半夏30g,干姜15g,生牡蛎20g,桂枝15g,甘草15g。每日1剂,加水1500ml,煎取1000ml,复煎取汁600ml,分2次服用。服药2剂,已无寒热交作,服药6剂,精神振作,胃纳大增,进食香甜,已不作呕,腹痛减,面现喜容,小便量大,色浅黄,大便溏,色黄,每日2~3次,各项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仍面色晦暗。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濡细,改服茵陈术附汤加味。 处方:茵陈18g,炒白术10g,制附片10g,香附10g,郁金10g,升麻10g,柴胡10g,葛根10g,丹参30g,赤芍15g。取5剂,每日1剂,水煎服。之后以上述两方交替服用,以善其后。1个月后除谷丙转氨酶波动在15~60U/L外,其他无异常,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情况良好。 点评:辨证论治彰显中医治疗之特色和优势。亚急性重型肝炎属中医学“急黄”的范畴,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之特色和优势。本例患者具有因悲伤过度出现亚急性重型肝炎这一关键因素,又佐寒热交作、胸肋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腹中痛、胁下痞硬这些体征;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湿热薰蒸;治宜疏肝解郁,升阳健脾燥湿;方选小柴胡汤加减,治法用药切中其病机,故而药后其症状体征迅速改善,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
上一篇:中医治疗肾亏气竭型肝炎的方药
下一篇:中医治疗重型肝炎的验案点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