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覃某,男,壮年。病发热,双目及全身皮肤黄疸,小便色黄如浓茶,右胁部隐痛,纳呆,精神倦担发病3天后诊断为重症黄疸型肝炎,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给予西药及中药利湿退黄之剂,热不退,黄疸日益加深,精神不振,烦躁,口渴,尿如酱汁,大便3日未解,时有谵语、鼻衄,进而昏迷,腹部稍胀,医院已下病危通知。中医会诊时患者壮热,昏迷,皮肤及双目深度黄疸,黄染呈橘黄色,唇干,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肝下界在肋缘下3cm,脾脏未触及。中医诊断为急黄,此乃热毒炽盛,湿热内蕴,用清热泻火解毒、佐以利湿开窍之法治之,给予茵陈蒿汤加味。
处方:茵陈100g,栀子20g,板蓝根、丹参各15g,大黄、车前子、滑石各10g,甘草4g,熊胆(冲服)0.7g。每日1剂,水煎服。2剂后大便通,热渐退,神志渐清,能进食米粥少许。守原方去大黄,又服2剂后,去熊胆再服3剂,黄疸渐退,食欲增加。又给予茵陈30g,栀子15g,板蓝根12g,丹参12g,车前子10g,郁金8g,甘草4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0天,诸证悉除而愈。 分析:此为辨证失误,急黄误辨为一般的阳黄。在黄疸病中,以阳黄之湿热内蕴型较为多见,清热利湿退黄为其常用的治法,本例患者初治时不注意仔细辨证,误将急黄按一般的阳黄给予清热利湿退黄之法治疗,结果致使病情加重。急黄是以发病急骤、热毒炽盛、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特点的一种黄疸病,发病之初与一般的阳黄有诸多相似之处,需注意区别,若不辨急黄与阳黄,一概从阳黄论治,必然病重而药轻,药不对症,延误病情。 |
上一篇:中医治疗重型肝炎的误案分析一
下一篇:中医治疗重型肝炎的误案分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