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瘀结型
【主症】形体肥胖,面部虚浮,身目发黄,持续不退,色泽不鲜明,面额黧黑,目眶晦暗,头晕心悸,身困乏力,右胁部隐痛不适,脘腹痞满,恶心纳呆,厌食油腻,口中黏腻,皮肤瘙痒,小便深黄,大便色淡,溏而不爽,舌质紫暗边有齿痕,苔白腻或薄白,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湿,利胆祛痰,化瘀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18g,茯苓15g,白术15g,薏苡仁15g,赤芍12g,半夏9g,郁金12g,紫草12g,苍术12g,丹参18g,柴胡12g,三七(冲服)3g,连翘12g,陈皮12g,鳖甲15g,建曲12g,桃仁12g,甘草6g,大枣6枚。 【方解】方中茯苓、白术、薏苡仁、苍术健脾利湿;茵陈、连翘、郁金清热利湿解毒;柴胡、郁金、陈皮疏肝利胆;半夏、陈皮理气化痰;赤芍、郁金、紫草、丹参、三七、桃仁凉血活血,化瘀退黄;三七、鳖甲软坚散结;建曲、大枣益气和胃消食;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健脾化湿祛痰,理气疏肝利胆,活血化瘀退黄之功效,切中痰湿瘀结型瘀胆型肝炎之病机。 【注意】尽管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机的不同可将淤胆型肝炎分为湿热壅滞和痰湿瘀结两种证型,但淤胆型肝炎患者的病理过程其实是动态变化的,大多数呈现由阳转阴、由单纯趋向复杂的过程。在早期正邪相争,湿热并重;中期则热衰湿减,虚象渐现;晚期以虚为主,夹有微邪。在病程中气滞血瘀、湿痰瘀结、肝胆络阻始终贯穿其中。 |
上一篇:中医治疗湿热壅滞型肝炎的方药
下一篇:中医治疗淤胆型肝炎的验案点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