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3:尹某,男,37岁,因乏力、腹胀、鼻衄、齿衄反复发作近1年就诊。患者于2002年做外科痔疮手术时查出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其母亲及其兄亦有乙肝。近1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神疲乏力,时有鼻衄、齿衄,多次检查B超提示脾大、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检查ALT、AST及TBiL轻度升高,胃镜检查胃底、食管静脉曲张,2005年3月来我科住院就诊。入院时患者自述体倦乏力,口干口苦,上腹饱胀,双胁阵痛,鼻衄、齿衄时作,查体面色灰黑无华,颈部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蜘蛛痣,有肝掌,左胁下可扪及痞块,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诊断为肝积,属湿热蕴结、肝郁脾虚型,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为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牡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茯苓10g,白术10g,太子参15g,虎杖10g,白花蛇舌草15g,郁金10g,甘草5g。服药2周后,患者双胁疼痛及口干苦、尿黄明显缓解,但觉五心烦热,夜寐汗出,且鼻衄、齿衄、体倦、腰痛仍存,给予滋阴清热之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生地黄15g,怀山药15g,大枣10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10g,茜草10g,牛膝10g,白花蛇舌草15g,薏苡仁12g,茵陈10g,甘草5g。服上10剂后三诊,患者鼻衄、齿衄消失,神疲乏力、口干缓解,五心烦热、盗汗消除,续用六味地黄丸、一贯煎加减调服。40日后复查肝功能正常,病情好转出院。 点评:治疗肝硬化,宜标本兼顾,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选法用药。肝硬化属中医学“积聚”“瘕”的范畴,中医也称之为“肝积”,其病机多因湿热疫毒之邪隐袭伤肝,日久湿毒伤正或肝郁化热,耗伤阴液而见肝肾阴虚之象,故其病情常为本虚标实,既有湿热困阻、气血瘀滞之象,又有正气亏损的一面,治疗当虚实兼顾。本例患者的治疗以祛邪为先,佐以扶正,先以清热利湿、疏肝行气之法,使湿热疫毒之邪祛除,肝郁得舒,继以扶正为主,滋养肝肾之阴,佐以清热利湿解毒,以图标本兼顾。经诊治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获得良好效果。 |
上一篇:中医治疗肝硬化的验案点评二
下一篇:中医治疗肝硬化的验案点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