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急性胆囊炎的误案分析一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病例1:董某,男,60岁,1981年12月5日就诊。患者于12月4日食用大量肉食凉菜及少量白酒后,右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先吐食物残渣,后又吐清稀涎沫,畏寒、盖衣被后稍减,当晚发热,第2天发现右侧肋缘下有一鸡蛋大包块,遂来就诊。测体温38℃,巩膜无明显黄染,右上腹可触及一梨形囊状物,能随呼吸上下运动,压痛明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黄疸指数14U/L,凡登白试验直接阳性,间接阴性,超声波检查肝界正常,胆囊空腹肋缘下5cm,脂肪餐后仍为5cm,X线检查腹部平片没有发现阳性结石影。西医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结石待排除。初按突然气郁证治之,给大柴胡汤2剂,用药2天包块增至鸭蛋大,疼痛曾一度缓解,后又加剧,畏寒加重,呕吐大量清稀涎沫,大便溏泻,腹部热敷后较舒服,查舌淡苔滑,脉弦滑细,根据以上症状,应辨为寒饮内停,治宜温化寒饮,行气止痛,方用苓桂术甘汤加附片、乌药。服药2剂,体温下降,腹中觉暖,腹痛减轻,痰涎减少,包块缩校守原方又进4剂,诸症状皆除。
分析:此为辨病辨证失当,寒饮内停误为气郁实热。急性胆囊炎气郁实热者固然多见,但其他证型并非没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四诊合参,综合分析,详加辨证,对证治之。本例患者初诊时一派寒象未予留意,单凭西医诊断即按气郁实热治之,致使误诊误治。如若临床时能详查病史,不拘泥于西医诊断,做到四诊合参,综合分析,详加辨证,则误诊误治不难避免。

上一篇:中医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验案点评六
下一篇:中医治疗急性胆囊炎的误案分析二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