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的分类、治则与预后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的分类、治则与预后
  1.《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治》:“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2.《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治》:“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3.《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4.《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蒜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5.《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相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从以上5条原文可见,《金匮要略》是最早对黄疸进行分类的文献。张仲景将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等5种。其对黄疸的分类主要是从病因来分的,如因饮食失节,脾胃所伤的为谷疸,因饮酒过多,湿热内蕴的为酒疸。但从其证治内容来看,却有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火劫发黄,燥结发黄,女劳发黄等。张仲景还认为谷疸、酒疸的发病与湿热有关,受害脏腑在脾,但女劳疸则由于纵欲过度,肾虚热浮所致。
  6.《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失调,影响肝胆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临床根据湿热、寒湿的不同病因病机有阳黄、阴黄之分。但不论阳黄、阴黄,其总的病机为脾胃升降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故后世有“无湿不作疸”之论。
  7.《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黄疸的发生,多由于湿热内蕴,气化失职,小便不利,导致湿热无从排泄,日久熏蒸而成黄疸。因此,治疗黄疸的大法当以清热化湿,通利小便为主。
  对张仲景利小便以治黄,历代医家均有深刻体会,例如金代刘完素《河间六书》指出:“小便不利者,湿热发黄之证也。”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记载:“小便不利,烦躁而渴,加茯苓、猪苓、滑石、当归、官桂。”尤怡《金匮要略心典》释曰:“小便利,则湿热除而黄自已,故利小便为黄家通法”。唐容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曰:“但利其小便,是治黄正法,亦治黄定法也”。叶天士深刻领会了张仲景这一治黄要点,在《临证指南医案》所载黄疸案中,应用了大量的利湿药物如滑石、赤小豆、茯苓皮、通草、薏苡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后世医家宗仲景利小便之大法,对阳黄证以清热利湿、通利小便为主,治阴黄证则是在温补脾肾的方药中加入利小便之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代研究认为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肝细胞普遍存在水肿变性,即气球样变,其特点为大量水进入细胞内,使肝细胞高度肿胀,胞体变为圆形,胞浆空亮形似气球,高度水肿的肝细胞最终胞膜破裂而死亡。利尿药物可以减轻肝细胞水肿变性的程度,其病理性改变的特点反映出仲景“但利其小便”的正确性。
  8.《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寸口脉浮而缓,缓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本条对后世的启发颇大,使后世认识到黄疸的病变不仅在肝胆,与脾胃的关系亦非常密切。早在《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到黄疸与脾的关系,《灵枢·经脉篇》云:“脾所生病者……溏瘕泄,水闭,黄疸。”说明黄疸的形成,与脾胃有关。盖黄疸的产生首先缘于湿。《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脾气健则水谷得运,湿无以生。胃为六腑之一,“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实物在此不可久留。脾胃一阴一阳,互根互用,脾主升清,胃主和降。胃气得和则脾气得升,脾胃升降协调则中州行湿而不留。《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在临床辨治黄疸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调理脾胃法则的运用。可在治疗阳黄的茵陈蒿汤,治疗阴黄的茵陈术附汤等方剂中加入补脾调胃之品,如党参、黄芪、白术、谷芽、麦芽、鸡内金、神曲、九香虫等。
  9.《金匮要略·黄疸篇》:“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黄疸之人,多有小便不利,今小便自利,病属里虚,乃脾土之色外现,其色黄而不泽。”
  尤在泾注释云:“小便利者,不能发黄,以热从小便去也。今小便利而黄不去,知非热病,乃土虚之色外现,宜补中而不可除热也。”可见张仲景开后世补脾法治疗黄疸之先河。
  10.《金匮要略·黄疸篇》:“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
  本条是张仲景对黄疸病程、预后的记录,黄疸消退日期在10~18日,因为黄色属脾土,而脾主四时,寄旺于四季之末各18天,故脾病黄疸的病情转归以18日为期。张氏指出的黄疸消退日期在10~18日,这是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得出的客观结论,与临床实际相符合。例如:急性黄疸性甲型肝炎,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退黄时间总在2周左右。若黄疸经久不退,治疗就比较棘手,甚至预后不佳。黄疸拖延日久,缠绵难愈,可能与气滞血瘀有关。

上一篇:张仲景《伤寒论》:黄疸治疗的原则
下一篇: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三十六种黄疸和急黄、阴黄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