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以通为用,治兼和胃通腑
吴老认为,胆胀的发生,不仅是肝胆本身功能失调的结果,而且与脾胃密切相关。胆气以通降为宜,胃则受纳、腐熟水谷。胆与胃在生理上存在着胆随胃降的关系,能共同调畅脾胃肝胆之气机,协同胃腑受纳、腐熟水谷。胃失和降,则影响胆的和降;反之,胆的病变亦影响胃的和降。在胆胀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胃失和降的症状。治疗本病时,应注意降胃通腑,通过恢复胃之通降,达到疏利肝胆气机的目的。临证不论肝胆气郁、肝胆气逆、胆腑郁热、肝胆湿热等证,凡有腑气不通的患者,均应配合以下方法施治。一是泻热导滞,通腑利胆法。若燥热内结阳明,症见胁肋灼热胀痛,腹胀便秘,口苦口臭,面赤,午后潮热,舌红、苔黄而干燥,脉弦滑数者,可用大柴胡汤、清胆汤等泻热导滞,通腑利胆,药用大黄、枳实、芒硝、柴胡、郁金、莱菔子、延胡索、蒲公英、法半夏、白芍等。二是清热利湿,通腑利胆法。若湿热郁滞肠腑,症见右胁胀满而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腹部胀满不适,大便黏滞不爽,或身目俱黄,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者,方用茵陈蒿汤、枳实导滞丸等加味以清热利湿,通腑利胆;药用茵陈、大黄、桅子、金钱草、茯苓、柴胡、法半夏、郁金、枳实、木香、槟榔等。三是行气降气,通腑利胆法。若肝胆气逆,胃肠气滞,症见胁部胀痛,腹胀脘痞,矢气频频,嗳气不止,舌淡,脉弦者,方用六磨汤加味,降气通腑利胆,药用木香、沉香、青皮、槟榔、柴胡、荔枝核、川楝子、延胡索、大黄等。 |
上一篇:吴立文治疗胆胀经验(一)
下一篇:吴立文治疗胆胀经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