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56岁。
患者在1960年有肝炎史,但一贯身体较好,能坚持工作。今年立春以来,精神异常困乏,胁痛,纳呆,乃至某医院检查肝功能:转氨酶180U,HBsAg阳性,余正常。诊断:乙型肝炎。患者平日喜服中药,乃至本院治疗。诊察:脉弦细,舌红,少苔,自诉神疲,纳呆,头晕,胁痛,失眠多梦。 辨证属素体阴虚,肾水不足,肝气过旺,阴气受伤。治以养阴疏肝法。 生地黄10g,枸杞子10g,当归10g,白芍10g,郁金10g,川楝子10g,沙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青蒿10g,贯众10g,山楂10g。5剂。 二诊:患者因在鄂城工作,不能常来门诊,自取前方服20剂,乃来复诊,自诉精神好转,食纳略强,胁痛减轻,脉弦细,舌暗红,苔薄黄,前方有效,以原方去青蒿加丹参10g,嘱服20~30剂。 三诊:时隔月余,乃来复诊,自诉各种症状基本消失,要求给成药,以方便服用,嘱之复查肝功能及乙肝抗原,患者以时间短,不欲检查,乃按原方10剂量,熬成膏剂。 四诊:3个月后患者服完膏剂,前来复诊,出示他院肝功能化验报告: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身体无不适感,远期追访,半年内复查肝功能及乙肝抗原,在正常范围。 按:慢性肝炎患者因邪毒久留,阻滞气机,耗伤肝体,多见肝气郁滞,肝阴亏损之候。针对本案患者神疲、纳呆、舌红少苔、脉弦细等症,章氏养阴疏肝立法,方中生地黄、枸杞子、麦冬、沙参、五味子滋养阴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郁金、川楝子、青蒿疏肝利胆,以山楂行气健脾。服用该方多月,患者各种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HBsAg转阴。 医案出处:《肝胆病》—章真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