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效。适用于湿温发热、湿热下痢、黄疸、热淋等证,也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目赤头眩,肝阳化风之肢体震颤,以及火毒炽盛、迫血妄行所致之呕血、衄血、崩漏和热扰胞宫的胎动不安等。黄芩的用法一般为每次3~10克,水煎服。由于其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表明,黄芩含有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苯甲酸、β-谷甾醇等成分,能抗病毒、抗细菌、抑制幽门螺杆菌,具有解热、利尿、镇静、利胆、保肝以及抑制肠管蠕动等作用。黄芩的功效广泛,临床应用较多,乃常用的中药之一,现今对高血压、肝炎、胆道感染、肺部感染、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炎、上呼吸道感染、妇科疾病、各种出血等的治疗都常应用黄芩,但单用者较少,多复方入药。黄芩治“诸热黄疸”的历史悠久,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实验动物肝损伤有解毒作用,能降低血清转氨酶,使肝糖原含量增加,并有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作用。黄芩治疗乙型肝炎适用于湿热内蕴之患者,不论是急慢性乙型肝炎,还是重型、瘀胆型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只要有上述病理机制,均可选用。 |
上一篇:治疗乙型肝炎常用的中药和方剂:穿山甲
下一篇:治疗乙型肝炎常用的中药和方剂:虎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