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男性,41岁,已婚,有饮酒史,兄46岁死于肝癌。16年前发现HBsAg(+),从未作定期随访检查。数年前曾以拉米夫定治疗。近一年来肝功能反复异常,一直保肝降酶治疗,近一个月来偶有疲乏、纳差,查乙肝“两对半”为“大三阳”,HBV DNA5.6×107拷贝/毫升,ALT315.7单位/升,AST176.8单位/升,TBiL为32.3微摩/升。抗HAV IgM、抗HEV、抗HCV、抗HDV皆阴性,B超无异常,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程3个月,HBV DNA<103拷贝/毫升;肝功能正常。以后每3个月查1次乙肝“两对半”、HBV DNA和肝功能。恩替卡韦治疗1年,HBV DNA仍阴性,肝功能正常,乙肝“两对半”转为“小三阳”。继用药1年余巩固治疗,仍维持完全应答(HBeAg血清转换,HBV DNA阴性,肝功能正常)而停药。停药后嘱咐其定期随访各项指标,患者随访9个月后维持应答,后不再来院随访检查。
停药近两年,患者又因乏力感而至我院就诊,查HBsAg>250单位/毫升,HBeAg为865.4S/CO,HBV NDA为7.3×106拷贝/毫升,ALT为168单位/升,AST为99单位/升,TBiL为42.1微摩/升,DBiL为29.6微摩/升,A/G39.2/40.8克/升,血常规正常范围,B超肝实质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管道不清晰,脾脏肿大,诊断为慢性乙肝复发、肝硬化、脾肿大。继恩替卡韦(ETV)0.5毫克/日治疗,治疗12周,HBeAg521.3S/CO,HBV DNA为6.8×105拷贝/毫升,ALT为52.11单位/升,AST为71.3单位/升,TBiL为29.8微摩/升,DBiL为20.2微摩/升,治疗24周,HBeAg346.2S/CO,HBV DNA为9.7×103拷贝/毫升,ALT为45.5单位/升,AST为48.9单位/升,TBiL为24.8微摩/升,DBil为13.3微摩/升。考虑抗病毒反应应答不佳,加阿德福韦酯10毫克/日联合治疗,治疗36周,HBeAg105.4S/CO,HBV DNA<103拷贝/毫升,ALT为32.7单位/升,AST为36.1单位/升,TBiL为22.8微摩/升,A/G40.9/39.6克/升。B超仍呈肝硬化、脾脏肿大,疗程48周,HBV DNA继检测不到水平,e抗原76.8S/CO。疗程两年时虽然HBV DNA仍<103拷贝/毫升,肝功能正常,但仍为“大三阳”,鉴于已发展至肝硬化,且有肝癌家族史,建议长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讨论 慢性乙肝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特点之一是乙肝病毒难以被清除,容易复发,HBV DNA转阴并不代表痊愈,而且每复发一次病情就要加重一次,使慢性肝炎加速肝纤维化,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王先生平时未作有关HBV DNA和肝功能等项目定期检查随访,有多次乙肝发病,又有饮酒史和肝癌家族史,第二次治疗时,ALT近5倍正常值上限,HBV DNA为5.6×107拷贝/毫升,处于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此时患者接受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达到了e抗原血清转换,巩固治疗1年有余,尝试停药。但是患者停药后,只坚持随访了9个月,就自行认为痊愈了,不再随访。第二次发病后王先生B超提示有肝硬化,虽抗病毒有一定疗效,但半年时应答不佳,不得不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疗程2年时仍为“大三阳”,又已发展至肝硬化,不得不长期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应每年多次随访肝功能,以及时发现肝脏损伤。每年1~2次HBV DNA和肝功能随访,往往会让潜在的病灶逃过“法眼”。曾有一位乙肝患者,26年来每年检查一次肝功能,从不中断,且每次都正常,但2009年春节还是出现了肝硬化腹水。对于这一病例,医生分析原因时认为,一年一次的随访间隔期太长,每次检查一时的指标正常,让人忽视了指标背后的肝脏病变,且检查项目不全。其实随访是十分重要的防病环节,通过临床观察,对于持续ALT正常且HBV DNA阴性者,建议每6个月复查HBV DNA和肝功能。对于ALT正常但HBV DNA阳性者,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HBV DNA和肝功能。在随访中还有一种较多见的情况,一些医生和患者“不会看”检查报告,抓不住要害。例如大多数人只关注ALT,其实ALT升高只是肝细胞膜损伤的反映,而AST升高是肝细胞内线粒体损伤的标志。肝细胞膜表面损伤相对容易修复,ALT也容易正常,一些患者因此盲目乐观,对AST升高不以为然,没想到3~5年后肝脏发展至硬化。还有些患者不关心白蛋白、球蛋白的变化和肝脾B超描述,这些描述已明确存在肝硬化,但仍在“喜悦”中。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在达到病毒性应答的情况下,要坚持定期随访,一旦发现有疾病复发预兆时,就应立即作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及时给予再次抗病毒治疗。 |
上一篇:病例八:随意停抗病毒药,后果难料
下一篇:病例十一:耐药后联合治疗获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