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治疗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肝硬化无特殊的治疗方法,早期主要针对病因或相关因素治疗,以使病情缓解;失代偿期主要是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各种综合征的处理。
  
  1.病因学治疗病因学治疗主要是指针对导致本病的病因进行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一般选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或中药等抗病毒药物,参见本书第7章。
  
  2.支持疗法对失代偿的肝硬化患者,应该强调卧床休息,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主。如果发现病人有肝性脑病的先兆,则应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常用的药物有:葡萄糖、肌苷、维生素、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为主)等。
  
  3.护肝治疗保护肝功能,防止肝脏进一步损害导致病情加重。常用的药物有:肝泰乐(葡醛内酯)、甘利欣、甘草甜素片、齐墩果酸片、维丙胺、肝乐(DADA)、联苯双酯滴丸等。病重者还可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HGF)等药物。
  
  4.腹水治疗轻度腹水者低盐饮食,给予醛固酮拮抗药如安体舒通等和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腹水消退不宜过急,以体重下降不超过1kg/d为度。重度腹水需结合腹水穿刺、腹水回输等方法。一般来说,腹水治疗的难易取决于腹水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肝功损害的程度。因此治疗腹水的基本措施应着重于改善肝脏功能,包括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等。
  
  (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以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增加肾脏血液灌流量,减少醛固酮分泌,促进自发性利尿反应。但长期卧床要注意压疮、周围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预防。
  
  (2)钠和水的限量摄入:限制钠的摄入量是腹水最重要的基础治疗。轻度的腹水,通过钠和水的限量摄入即可获得效果,不需用利尿药。钠摄入量应限制在每日250~500mg(氯化钠0.6~1.2g,相当于无盐饮食),如果钠潴留不严重,钠摄入量应限制在每日500~1000mg(氯化钠1.2~2.4g,相当于低盐饮食)。水的日摄入量一般1000ml左右,如有显著低钠血症,则应限制在500ml以内。随着利尿和腹水的消退,钠水的摄入可适当增加。
  
  (3)利尿药:利尿药可以促进水和电解质从肾脏排泄,尿量增多。利尿药的使用原则为先作用弱的,无效时再作用强的;先单用,后联合;先小剂量,后大剂量,利尿速度不宜过猛,以免诱发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副作用。
  
  利尿药有留钾与排钾利尿药两种,原则上首选拮抗醛固酮类,如具有留钾利尿的安体舒通,用法为20mg,每日3次,3~5天后若利尿不显著可加到40mg每日3次,也有文献报道大剂量用本品治疗顽固性腹水;或用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以上治疗效果不好时,应加用排钾利尿药速尿20~40mg每日3次;或双氢克尿塞25~50mg每日3次。利尿时应注意补钾。对无肢体水肿的腹水患者,因利尿体重下降每日不宜超过300g,或每周不超过2kg左右。在利尿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及时予以补充纠正。利尿药不可突然停药,需逐渐减少用量。
  
  (4)白蛋白:白蛋白可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腹水,改善肝功能和一般状态,可用20%白蛋白50ml或5%白蛋白500ml静脉滴注,或适量静脉输注新鲜血液或血浆。
  
  其他方法还有腹腔穿刺放液、腹水浓缩回输及腹腔-颈静脉分流术、淋巴引流术及门-腔静脉分流术等,可酌情使用。
  
  5.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由于病情复杂,病变严重,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由于具有整体调节,作用持久,副作用少的特点,在肝硬化的治疗上逐渐受到关注,有少数文献报道用中医药治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的治疗带来希望。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要注意其病机特点:本虚标实、气滞血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以补气行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选方遣药。中成药可选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大黄虫丸、肝复乐片、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等,具体药物参考本书第七章第七节。
  
  另作者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方见第七章第七节“消臌方”。
  
  6.并发症处理肝硬化的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常见的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等,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防止肝硬化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措施,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上一篇:门脉高压症的三个主要临床表现
下一篇:肝硬化的预防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