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瘀论治脂肪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中医没有脂肪肝的病名,但却有类似于脂肪肝的病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痞满”、“胁痛”、“痰痞”的范畴,与肝郁痰湿有关。中医学的“肝”与现代医学所称的肝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医学的肝胆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同时也是一种病理生理学的概念。中医学认为,肝为五脏之一,居于右胁部,是人体重要而且最大的器官,与胆相表里。其阴阳属性为阴中之阴,又称为厥阴。肝具有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主敷和,主怒的特性。其功能主要是主疏泄(包括调节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疏通气血,通利水道,调理冲任),主藏血(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主藏魂,司生殖的作用。其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和发。肝应于春季,肝与厥阴经脉相连。引起肝病的主要病因有:寒邪侵袭,郁怒伤肝,他脏及病,气滞血瘀,药物影响。其发病的主要表现为筋脉爪甲的异常、头面及两目的异常、胸腹部异常、功能失调的异常,以及发病季节的特殊性。清·周学海《读医随笔》中说:“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玻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跗肿,臌胀、惊厥、癫狂、积聚、痞满、眩晕……皆肝气不能疏畅也。”指出肝胆气化失常是引起气郁、血瘀、痰饮等病症的关键。综合历代医家的认识:痰、饮、水三者互为因果关系,其产生虽然与脾、肺、肾三脏有关,但肝胆气机郁滞,亦可聚湿成痰,成饮成水。古代所阐述的痰证中四肢倦怠,体肥胖身重;七情抑郁,胸胁痞满;眩晕头风,纳怠食少等,多与脂肪肝患者所表现的症状有相似之处。
研究表明,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而成为本证;当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羁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交结,内郁肝胆而成本证。而某些胸胁痛(如肝炎)患者,在病后过多地进食肥甘厚味,过分强调休息,滋生痰浊;又因胁痛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不能及时排除,羁留体内,痰浊瘀血而成脂肪肝。因此,脂肪肝的治疗大多是疏肝利胆,健脾化湿,祛痰散结为主,特别强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辨病论治,重视改善体质,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老年人怎样从饮食上预防脂肪肝?
下一篇:刘艳骄从痰瘀论治脂肪肝 病案举例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