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生了儿子辈肝癌,儿子辈肝癌又生了孙子辈肝癌。这是肝癌的生长特点,又是晚期的标志。
【典型病例】 男性,44岁,山西籍,某企业董事长。长年饮酒,量较大。其母因“肝癌、肝硬化”病故。 发现慢性乙型肝炎15年,早期肝硬化5年。不定期检查和治疗。 2006年2月9日,体检发现甲胎蛋白20 600ng/ml,B超提示右肝占位性病变,磁共振显示轻、中度肝硬化,肝脏缩小明显,右肝内大小不等的三个癌性病灶,分别为“爷爷”、“爸爸”和“孙子”,最大者直径约5cm,另外两个病灶考虑为肝内转移,直径分别为2cm和1cm。 考虑到患者患乙型肝炎和饮酒的历史较长,肝脏硬化和缩小明显,且癌灶的范围较大,故不适合肝切除治疗,也不适合肝移植治疗。 2006年2月10日,在无疼痛麻醉下行CT引导下行经皮肤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 2006年2月13日,甲胎蛋白为15 800ng/ml。 2006年2月17日,复查CT,见病灶大部分消融,最大病灶的周边(特别是下缘)仍有残留病灶。 2006年2月23日,甲胎蛋白为8000ng/ml。 2006年2月24日,再次在无疼痛麻醉下、CT引导下行经皮肤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对残留病灶进行消融治疗。 2006年2月28日,复查CT,可见第二次射频消融对第一次的残留病灶有了很好的治疗。 2006年3月6日,查甲胎蛋白为1621ng/ml。虽然甲胎蛋白有明显下降,但仍居于较高水平,考虑仍有潜在病灶,故决定行介入栓塞治疗。 2006年3月8日,行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2006年3月13日,复查CT,见介入栓塞治疗后,消融灶周围有碘油沉积,提示仍有癌组织残留。 2006年3月14日,甲胎蛋白为1214ng/L。 2006年3月15日,再次在CT引导下,对碘油沉积区进行消融治疗。 2006年3月27日复查CT,见射频消融效果满意,甲胎蛋白为308ng/ml。 2006年4月1日,查甲胎蛋白为90ng/L。 2006年6月22日,再次复查CT,无肝癌复发征象,查甲胎蛋白降为10.4ng/ml。 2007年6月22日,复查CT,未见癌灶复发或再发征象,甲胎蛋白正常。 以后每3个月复查增强CT,至2008年11月,无复发征象。 【医师评述】 本病例的治疗很成功,也很精彩,主要在以下三点:①整个治疗过程属于微创治疗,既取得了很满意的疗效,还基本上没有耽误作为董事长对企业的管理工作;②前两次射频消融治疗后,在影像学上看,对病灶的消融已较为完全,甲胎蛋白也有明显降低,但并没有降至正常水平,此时,我们并没有盲目乐观,怀疑原病灶周围仍有潜在病灶可能,并经介入栓塞证实,避免了潜在病灶的残留;③原病灶较多、较大、较广,对其治疗采取了“化整为零、分次治疗”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射频治疗的优势。 |
上一篇:晚期肝癌生存超过七年
下一篇:多发肝癌灶布满全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