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病人长期患有乙型肝炎,最近检查身体时,意外发现甲胎蛋白(AFP)阳性(125微克/升,正常值为20微克/升),都说甲胎蛋白就是诊断肝癌的指标,病人异常恐慌,担心已经得了肝癌,做了B超做CT,均没有发现肿瘤,1个月后复查甲胎蛋白又转为阴性了(20微克/升以下),病人才放心。甲胎蛋白的确是诊断肝癌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并非只要出现甲胎蛋白阳性,就可确诊为肝癌。确诊肝癌一定要动态观察甲胎蛋白含量的变化,如果连续1个月以上时间,甲胎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一直大于400微克/升,则应高度怀疑肝癌可能,再结合影像学检查(B超、CT及磁共振成像等)便可确诊。如果甲胎蛋白一过性升高或轻度升高,不一定就是肝癌。甲胎蛋白是一种α1球蛋白,在胚胎早期业已合成。妊娠8周时即达2.5~5.0微克/升。分娩时,甲胎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甚至用免疫扩散法已无法测得。近年来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成人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为1~6微克/升。有研究报道,几乎所有肝炎病人血清甲胎蛋白都有升高,大多数病人在肝功能恢复正常时,甲胎蛋白却达高峰。这一发现提示,甲胎蛋白的产生为肝细胞修复新生所引起,急性肝炎病人如转氨酶开始下降,肝细胞转入修复期时,甲胎蛋白的浓度最高,于达到高峰后才又逐渐下降乃至消失。一般肝炎病人甲胎蛋白的升高持续时间不长,但在转氨酶恢复正常后,不但不下降而明显升高时,应注意有癌变的可能。
|
上一篇:肝硬化病人遇到哪些情况要警惕肝癌的发生?
下一篇:怎样根据甲胎蛋白诊断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