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清胆红素代谢的检查:胆红素也称为胆汁色素,若在血液中增加时,眼睛(尤其是巩膜)及皮肤受其影响而发黄。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表现,可分下列4种形态。
①肝性黄疸。是因为肝细胞受到破坏,胆汁无法顺利流到胆管,大部分流入血液中所引起。 ②胆囊和胆管因结石或其他疾病阻塞,使胆汁淤滞在胆管,因随压力增高而破裂,使胆红素流入血管内。 ③溶血性黄疸:肝胆正常,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超过了肝脏胆红素处理的能力,使血液中胆红素增多;如新生儿黄疸即属此种。 ④先天性或体质性的高胆红素血症。 急性黄胆型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黄疸多属于肝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破坏所致。 检测血清的胆红质,要做直接胆红质试验(可溶于水的胆质称为直接胆红质,不溶于水者称为间接胆红质)。在肝细胞有损害淤滞时,血中的直接胆红质多半会增加,成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氨酶)活力测定:肝脏病变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此酶释放入血,使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升高,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正常值:5~25单位(一般30以下)。 (3)血清总蛋白的检查:除免疫蛋白外,大部分的血浆蛋白都在肝脏内生成,检查其含量可了解肝脏损害程度。一般肝脏有损害者,白蛋白、β-球蛋白的血中含量会降低,γ-球蛋白反而增加。若肝炎病情轻微,蛋白量不起变化;慢性肝炎时白蛋白降低,γ-球蛋白明显增加。 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正常值:总蛋白60~80克/升(6~8克%);白蛋白35~55克/升(3.5~5.5克%);球蛋白20~30克/升(2~3克%);白/球比值1.5~2.5∶1。 (4)血清胶质反应试验:血液成分中除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以外,统称血浆。从血浆中除去血液凝固成分后,剩下的透明液体部分,称为血清。如将血清中的蛋白进行试验检查,其反应便是血清胶质反应试验。 当慢性肝炎恶化向肝硬化发展时,肝脏发生纤维化;当肝纤维化时,血清蛋白中球蛋白同时增加。 |
上一篇:肝炎并发干燥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
下一篇:肝炎病人血清酶学检验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