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养肝
自然环境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切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人和生物是地球和环境进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正如中医提出的人与自然相生相应的“天人相应”学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地理环境因素自古以来就非常受人们的重视,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这就非常清楚地指出: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低洼地区的人多短寿。例如,孙思邈在《居处》、《退居》中对居处环境、室内卫生、家庭保健、养肝禁忌等有多处论述。他认为居处要雅素清洁,曰:“凡居处不得过于绮靡华丽,令人贪婪无厌,损志。但令雅素清洁,能避风雨暑湿为佳。”居处应选择营建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的地方。建房造屋须讲究地形向背,择取好处,四面围墙,盖瓦开窗,冬温夏凉。
我国传统养肝学认为,人的居住环境应注意水土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主张居处高爽、幽静、向阳、背风、水清、流曲、林秀、草芳、便利之处为好。例如,《黄帝内经》在总结环境对人体健康与长寿的影响时指出“高者其气寿,低者其气夭”。说明住处地势高的人多长寿,而地势低的人多早夭。例如,我国人口普查表明,居住在高寒山区,如新疆、西藏、青海,无论是人群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还是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都要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为何地理环境不同,寿命长短不一呢?因为地区不同,水土不同,水土与水质对食物构成成分及其对人体营养的影响很大。同时,气象条件的差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一样。在寒冷的环境中,细胞代谢活动减慢,人类的生长期延长,衰老过程推迟。例如,西藏的古人很早就对这一现象有了认识,藏医最早的文献《月王药诊》中就有气候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描述,认为在过冷的地方容易患“隆”病。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也认为“严寒凌烈为朗域,炎热干燥赤巴域,润腴潮湿培根域”。这就是说,地理气候不同,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易导致的病症也会不同。所以,人们在选择居住环境上,就必须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凡隆体质的人,就不宜居住于多风的地区,免于加重隆的因素而患病,凡赤巴型的人则忌居住在热带的地方;同样的道理,培根型体质的人,不宜居住在潮湿之地。而有混合型体质的人当然更要注意选择居所的各种条件了。另外,对一般居住条件则要求不潮湿,居处应通风,最好用地毯防湿。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学会利用地理环境,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于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机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养肝必须置人于环境之中,加以重视,给予考量。季节更替、昼夜变化、地域高下、水质土矿、植被绿化、家居摆设,乃至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人际事宜等均可影响身心健康,适之则有利养肝,逆之则有害健康。
|
上一篇:酉时的有效养肝
下一篇:不同的地理条件与养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