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中,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能生肝,所以肾为肝之母。中医非常重视肝肾之间的关系,认为“肝肾同源”,即肝与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起源相同,其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生理上,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相互滋生。一方面肾精滋养于肝,使肝之阴血充足,另一方面肾精又有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而化生。病理上,精血同盛同衰,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肝血不足亦可导致肾精亏损,最终表现为肝肾两亏。所以,肝肾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治疗上亦可相互影响。中医常用的“滋水涵木”法,就是运用肝肾同源的原理,通过补益肾水来涵养肝木。
我们不妨把中医“滋水涵木”法移之于肝脏养生中,体验一下“上善若水”之妙吧!木曰曲直,水曰润下。水滋润大地,流动趋下。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亲近,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水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
上一篇:养肝;知足常乐是关键
下一篇:养肝护肝:学习水的品格,纯净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