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及证治
1.治疗原则 本证以疏肝利胆、和降通腑为治疗大法。常用大柴胡汤、大陷胸汤、茵陈蒿汤等经方柴胡疏肝饮、一贯煎亦为有效方剂。李老临证崇尚通降,顾护肝体为主,治以疏肝利胆,佐以健脾运湿和胃通腑,滋阴补虚。 2.辨证施治 本病辨治以把握饮食、情志等病理因素,辨气滞(气)、瘀血(血)、湿热(寒热)、虚滞(虚实)为主。李老认为:本病首辨虚实,再分气血及寒热。一般邪留正虚者多见。初起在气分,继则气血同病,久则血脉瘀阻。右胁胀满疼痛多为气滞,刺痛为血瘀;右胁攻冲窜痛多为由气及血。病程久暂及舌苔变化决定其病势进退及演变。一般热证居多、热多为气郁湿滞而化,以肝胆湿热证多见;寒多为气虚、阴虚或湿遏阳气所致。 其次,本病发病或急或缓,多肝胆同病,病程久者,多见虚实夹杂证,病情复杂,故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一般肝胆气郁、肝胆气逆、气滞血瘀证多属胆胀轻症,类似于现代医学胆囊轻度炎症;湿热郁结多为胆胀重症,类似于现代医学胆囊重度炎症,甚则热毒蕴结出现胆胀之危症,类似于现代医学胆道梗阻、感染并胆囊水肿、坏疽、穿孔等急重危候;阴虚郁滞、阳虚郁滞多属胆胀极期,类似于现代医学胆系恶变而出现的危候。气滞、血瘀、湿结、虚滞相互影响,反映了一定的病理演化趋势。 |
上一篇:李木森辨证论治治胆胀(一)
下一篇:李木森辨证论治治胆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