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①清下法:大黄20 ~30g,芒硝 9 ~15g,金银花、连 翘、车前草、鱼腥草、茵陈、败酱草、满天星、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 30g,栀子、猪苓各 24g。
②消补法:赤芍、郁金、生地各30g,茵陈 20g,丹参、鳖甲(先 煎)、龟板(先煎)、胆南星各15g,皂角刺、白术各 12g,芒硝 6 ~ 12g,大黄 6 ~9g,枯矾 6g,法夏、砂仁(后下)各 10g,炙甘草 9g。 【用法】 ①第一步:清下法为主。每天1 ~2剂,水煎取汁, 分6 ~8次服,使大便维持在每日2 ~4次;服药后若见恶心、呕吐、 大便次数超过4次者加砂仁6g,陈皮 9g,法夏 12g;另用茵栀黄针 (40 ~80ml静脉滴注,每日1 ~2次);肝性脑病者加用醒脑静针 (20 ~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周。用药指征为根据腹胀、腹痛、发热、腹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及血与腹水WBC检查确 诊为SBP者。②第二步:消补法为主。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 4 ~6次于餐后服;另用川芎嗪注射液(40 ~80mg加入葡萄糖静脉 滴注,每日1次)。疗程1周。用药指征为腹胀、腹痛、发热、腹膜 刺激征等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在分步治疗同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每次2g,每日 2次),疗程2周。 【功效】 清热解毒,通腑攻下,消痰散结、养阴活血。 【主治】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证属热毒壅盛,水湿积聚,血瘀痰凝。 【效验】 研究组46例,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46例,以抗生 素抗感染结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发热、腹 胀痛、大便干结、腹膜刺激征明显减轻,血白细胞(WBC)、血清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 (ALB)、总胆红素(T-Bil)和腹水 WBC、Childpugh分级等均有显 著改善,腹水明显消退。组间比较,研究组症状、体征改善,TBil 下降,腹水消退及总有效率更优。 【解析】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初期表现为标实为主, 其病机关键为热毒炽盛,湿热壅盛,水湿积聚。因此,早期治疗宜 采用清、下法即清热解毒、通腑攻下联合抗生素顿挫标实病邪,有 效对抗内毒素;至疾病中后期,经清、下法及抗生素治疗病性多将 转化为虚实错杂,病机关键为“痰”、“虚”、“瘀”等,此时当实施消、补二法以消痰散结、养阴活血、补益肝脾肾等消补法,并辅以清 下法。清下消补四法组方中,大黄、茵陈、栀子、金银花等中药汤剂 及茵栀黄等针剂侧重于清热凉血解毒、利湿退黄、通腑攻下,是为 “清下”法。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具有抑制大肠杆菌、保肝、利 胆、拮抗内毒素及炎症因子等作用。龟板、郁金、赤芍、胆南星等共 凑活血化瘀除痰、软坚散结,是为“消”法;生地、白术、龟板、菟丝子等补益脾肾之阳气,滋补肝肾之阴血,是为“补”法。大黄为方 中主药,有助于抑制致病菌繁殖,直接抗内毒素,抑制炎性介质的 损伤。临床观察,二步四法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 膜炎疗效较好。 【来源】 杨宏志等 清下消补四法二步联合抗生素治疗肝 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9):57 ~59 |
上一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活动性肝硬化的护肝药方-丹拉法
下一篇: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护肝药方-和络舒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