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的疾病,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属法定的乙类传染玻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类,急性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5种,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较为多见。急性病毒性肝炎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急性黄疸型肝炎两种类型,部分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指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可转变成慢性,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对人民生活、经济建设危害极大,积极防治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重要意义。
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症状较明显,常有纳差、乏力、腹胀、恶心、尿黄、巩膜黄染、肝区疼痛等,属中医学“黄疸”“胁痛”“疫毒”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外感湿热疫毒之邪、饮食不当等原因所引起,且多与劳倦体虚有关。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辨证首先当辨有无黄疸,对有黄疸者则应辨其属阳黄还是阴黄,阳黄者应辨其湿热轻重,同时还应注意急黄的发生;对于无黄疸者,则应根据病机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辨外感、内伤,在气、在血,以及病情的虚实。 中医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应根据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病机,分别以清热利湿、解毒退黄和清热利湿、健脾化浊为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依辨证结果之不同,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 |
上一篇: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应权衡利弊
下一篇:中医解读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