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的自然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慢性乙肝的自然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我国乙肝人数众多,特点是多为慢性,感染往往发生于孩童时代,主要来源于乙肝家族。其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活动期)和感染后恢复或恶化期3个阶段。
  (1)免疫耐受期:孩童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是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小,发生慢性化的比例越高。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俗称“大三阳”)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如果出生后没有打乙肝疫苗预防,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乙肝。乙肝父亲所生育的子女,成为慢性乙肝几率也很高,这种通过父母传染给孩子的垂直传播形式可能使乙肝病毒代代相传。还有些部分慢性乙肝来源于水平传播(医源性:输血、针灸、镶牙等;密切接触:性行为、接吻等),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很少立刻发病,转为急性肝炎,一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隐匿性)完成体内乙肝病毒的转化过程。孩童时期由于免疫机制的建设和发展不健全或不完善,很难彻底清除病毒,病毒很可能潜伏下来,伺机而动;部分成人感染乙肝病毒由于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感染病毒后也可形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感染乙肝病毒后半年以上,病毒未得到彻底清除,便进入慢性化阶段。
  对于多数乙肝患者来说都要经历乙肝病毒携带阶段,这一阶段也就是乙肝免疫耐受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①时间较长,出生后就感染乙肝病毒,有可能终身携带而不发病,免疫耐受始终不被打破,这些人如果不做体检,往往不会被发现,但是多数携带者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几年或几十年)的病毒携带状态后,免疫耐受状态终于被打破,进入免疫活动阶段。②身体没有明显不适,没有特殊异常表现,化验肝功能基本正常。外表看来和正常人没有两样,生活或学习都很正常,如果不进行查体不会知道有乙肝这回事。③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乙肝患者人数众多,通常是在偶然安排的查体时(如入托、上学、高考、招工、参军、婚检等)被发现。④此期肝脏内部的病变多为轻微的、潜移默化的,个别的肝组织活检基本正常,多数肝脏有反应性炎症,没有肝纤维化或仅有轻度的纤维化。
  (2)免疫清除期:随着病毒携带时间的增长,机体免疫机制发生了变化,开始了对于乙肝病毒的识别和清除工作。免疫清除过程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也有可能是在明显的炎症发病过程中完成的,肝内反复的炎症活动,可以导致肝功异常(转氨酶升高等),出现肝炎症状(疲乏、食欲不振、尿黄、肝区不适等),炎症反应的最终结果是乙肝病毒e抗原转化为e抗体(即所谓的“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这种血清转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血清转换后,多数病人肝功恢复正常,病情好转,进入肝炎的康复阶段。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虽然出现了e抗体,但是伴随有其他肝炎的重叠感染(如丁肝、丙肝病毒等)或乙肝病毒变异(通常是前C区基因变异),致使病情反复发作,有的e抗原再次转阳,病变持续发展,最终演化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
  (3)感染后恢复期或感染后恶化期:随着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多数病人进入乙肝感染后的恢复期,血清表面抗原低水平,肝功长期保持正常,肝内多为整合型病毒,肝细胞内核心抗原多阴性,肝组织为非活动性病变,以反应性炎症多见;有些病例表面抗原消失,仅肝内残留有整合型病毒,此时可以认为乙肝已基本消失。但是部分病例免疫耐受被打破后,病变迁延、波动,表现为肝功反复异常,乙肝病毒e抗原虽然转阴,但是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一直阳性,有时“小三阳”还会逆向转换为“大三阳”,其主要原因是重叠感染了其他肝炎病毒(如甲肝、丙肝病毒等)或是乙肝病毒变异,病变反复加重,进展为肝硬化甚至于肝癌。
  从慢性乙肝的总体情况看,病变的结果为:约20%左右的病人乙肝病毒e抗原、5%左右的表面抗原阴转,多为活动较急而明显者,感染趋向恢复;多数活动轻微,感染水平虽有下降,但一直保持无明显症状的病毒携带状态;少数病变长期反复活动,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判断乙肝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肝组织是否有桥样坏死或融合性坏死。肝组织活检无桥样坏死者,一般不发展为肝硬化或肝衰竭;有桥样坏死者约80%在5年发展为肝硬化。

上一篇:乙肝病毒只在肝脏生存吗?
下一篇:慢性乙肝病人病毒指标能够自然阴转吗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