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血瘀型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主证】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身困乏力,右胁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纳差腹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少,脉沉细涩。
  【治则】疏肝健脾,活血软坚。
  【方药】鳖甲煎丸加减。
  黄芪20克,茵陈、茯苓、鳖甲、穿山甲、白芍、白术各15克,郁金、当归、虎杖、赤芍、茜草、生地、山楂、陈皮、川芎、柴胡各12克,三七(冲服)3克,甘草6克,大枣6枚。
  【方解】方中白芍、当归、柴胡、茯苓、白术取逍遥散之意以疏肝健脾;配陈皮、山楂理气和胃,使肝疏脾健胃和;黄芪、当归取当归补血汤之意,以补气养血,扶助正气;鳖甲、穿山甲、赤芍、川芎、三七、茜草、山楂理气活血,化瘀软坚,通络消积;郁金、虎杖、茵陈清热利湿解毒,祛除湿热余毒;当归、赤芍、白芍、生地、川芎取四物汤之意,以补血活血;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祛瘀活血、软坚散结之功效,兼有扶正气、除湿热、祛余邪、养阴血之作用,切中肝脾血瘀型患者的病机。
  【注意】肝脾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以气血瘀滞为主要发病机制,主要特征是肝脾大、右胁部刺痛,属中医学“癥积”、“胁痛”之范围,病至此时,一般病情已较为严重,常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后期,多向肝硬化发展,常难与早期肝硬化区分,临床中应注意分辨,恰当选方用药。
  根据肝脾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活血化瘀应是常规治法,但每见用化瘀攻坚法而事与愿违者,破瘀导致出血、消坚反致腹胀者,时有教训,乃缘囿于对症治疗,而未见病治源之故。癥积虽为有形之征,而究其本,则源于正虚,脾虚则水谷运化失常,酿湿生痰,气虚则血运无力,气滞而血瘀,瘀血阻滞,痰瘀胶阻,易成癥积,同时慢性乙型肝炎还有湿热疫毒存在,有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所以,对于此型患者的治疗,应从畅气机、清湿毒、扶正气、化瘀滞入手,消补兼施,清解与调理相结合,缓图效机,多能应手。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发热、黄疸、恶心、纳差、腹胀等症状消失较快,通常在服药后不久即可消失,而右胁部疼痛不适、乏力消失较慢,肝脾回缩变软的时间更长,这也是临床应当注意的。癥积已经形成,其治疗较为缓慢,非一朝一夕之功,临床中应注意守法守方,切勿急于求成。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在应用中药汤剂的同时,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应用大黄虫丸、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鳖甲煎丸等具有活血化瘀消积作用的中成药,也可将中药汤剂改制成散剂或蜜丸剂等,长期服用,缓图以功。

上一篇:肝郁脾虚型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下一篇:脾肾阳虚型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