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系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称为脂肪肝,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和肝循环障碍等均可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脂肪肝为可逆性病变,经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完全康复;如不及时治疗,部分脂肪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西医一般以降脂治疗为主,疗效不甚理想。中医将此病归属“□瘕”、“积聚”、“胁痛”、“痰浊”、“肥气”、“黄疸”、“膨胀”等范畴,证型的划分目前尚未统一。中医治疗原则归纳为保肝治疗、降脂治疗、对症治疗三个方面,与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抑制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肝血流量、改善肝功能、防止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生等治疗思路有相似之处,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筛选降肝脂的中药复方提供了依据。总体看,中医认为脂肪肝系肝失条达,肝郁血瘀脾虚,瘀血阻络所致脂质沉积于肝而发玻选用四逆散合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及活血消脂健脾等品化裁,经合理的工艺、稳定的质量标准研制出加味四逆散,临床观察疗效良好,既能有效治疗肝损伤,降低ALT等指标,又有明显降脂作用。该制剂降脂作用较强,尤以TG下降为明显,有利于抑制脂肪肝的发生与进展,可能与其能改善肝脏脂代谢、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吸收及肝内TG的合成有关。另外,该方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也可能是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原因之一。
【临床研究报告】1临床资料92例脂肪肝患者中,73例伴有高脂血症,均按文献标准诊断,中医辨证符合肝郁、血瘀、脾虚证型。其中治疗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30~62岁,平均(42±3.8)岁;病情属轻度16例,中度22例,重度5例;病程1~5.6年。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1~65岁,平均(41±2.7)岁;病情属轻度12例,中度15例,重度3例;病程1~6.3年。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
上一篇:王奕等活血解毒降脂汤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二
下一篇:彭汉光等加味四逆散对脂肪肝患者降脂作用的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