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智敏等脂肪肝的病机及治疗(三)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2“瘀、痰、食、脂、气”积滞是病理特点脂肪肝的形成与肝、脾的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有关。《读书随笔》曰:“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痉厥、积聚、痞满……皆肝气之不能舒畅所致也。”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感受情志刺激,肝气郁结,不得条达疏泄,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形成气积。脾乃仓廪之官,主司水湿、水谷精微的运化及输布。饮酒过度,嗜食肥甘厚味,或致饮食不化,形成食积,或精微物质过剩,聚为脂质,积于血液、肝内,形成脂积。气能行(化)津,当脾失升清,肝失疏泄,三焦气化失常,食滞、脂质等与胃内浊气相互抟结,凝于脉中,聚而为痰,积于肝内,形成痰积。脂质、痰浊与血液相结,与气滞并见,循经而行,积结肝内,形成瘀积。
“气、食、脂、痰、瘀”五积可相互转化。如气积日久可影响水谷精微的输布,形成脂积;也可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升降失常,形成食积;也可气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痰浊内停,形成痰积;也可气积直接影响血液运行,形成瘀积。当前患者的发病以饮酒过度,嗜食肥甘厚味多见,因此食积、脂积往往同时并见,日久均可导致痰积痰瘀交阻,积结肝内,往往是中晚期脂肪肝的主要表现。现代研究表明,痰浊证与自由基损伤关系密切,自由基及其衍生物,主要是过氧化氢(H2O2)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MDALDL),产生细胞毒作用,并引起细胞内胆固醇堆积,形成泡沫细胞。同时对痰、瘀及其之间关系,也有研究认为,痰证主要表现为血液“凝”、“聚”的异常,其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血沉增快,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瘀证和痰瘀证均表现为“黏”、“浓”、“凝”、“聚”的异常,痰瘀证的变化程度甚于单纯的瘀证,说明“痰可致瘀”,并提出痰证与瘀证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矗瘀、痰、食、脂、气初积于肝内,形成肝痞,日久气血耗伤,津液枯竭,积块坚硬,而成聚证。

上一篇:潘智敏等脂肪肝的病机及治疗(二)
下一篇:潘智敏等脂肪肝的病机及治疗(四)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