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如果迁延不愈,查肝功能反复异常,或是肝脏内部炎症在活动,肝细胞不断坏死,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脏逐渐形成纤维化。如果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肝小叶结构发生改变,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就成为肝硬化。因此,肝纤维化是向肝硬化演变的过渡阶段,也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方法
(1)根据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判断:肝纤维化是指肝内有过多胶原沉积,依其对肝结构破坏范围、程度和对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划分为4期①第一期:包括汇管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和局限肝窦周围纤维化或小叶内纤维瘢痕,两者均不影响小叶结构的完整性。②第二期:纤维间隔即桥样纤维化,主要由桥样坏死发展而来,本期虽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仍保留。③第三期:大量纤维间隔、分隔并破坏肝小叶,致小叶结构紊乱,但尚无肝硬化,部分病人可出现门静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④第四期:早期肝硬化,肝实质广泛破坏,弥漫性纤维增生,被分隔的肝细胞团呈不同程度的再生及假小叶形成。此期炎症多尚在进行,纤维间隔宽大疏松,改变尚不充分。 病理学诊断的优点是检查结果最为权威和准确,缺点是需进行肝脏穿刺,较难取得病人的配合。 (2)根据血清学指标进行判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如玻璃酸(HA)、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蛋白(LN)4项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代表纤维沉积于肝组织的量。Ⅲ型前胶原血清水平与汇管区容积及其周围成纤维细胞数显著相关,也与纤维化程度相关。它是动态观察抗纤维药物疗效的较好指标。在早期肝硬化时常有活动性肝纤维化,血清Ⅲ型胶原可有显著增高,而玻璃质酸增高不明显;在晚期肝硬化时有广泛但陈旧的肝纤维化,肝损害严重,血清玻璃酸增高,而Ⅲ型前胶原可无明显异常。 优点是只需抽血化验即可,方便易行。缺点是特异性较差,各种肝病,肝脏炎症发作时,纤维化指标均可增高,需多项血清指标综合分析,必要时还要与其他临床资料结合,方能确诊。 (3)根据B超检查判断:B超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强、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边缘变钝,肝脏、脾脏可增大,但肝表面尚无颗粒状,肝实质尚无结节样改变。 优点是快捷简单,病人无痛苦。缺点是结论只能起到辅助诊断作用,欠权威性、特异性。 |
上一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怎样正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情的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