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辨论录》:各种鼓胀的特点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1.水鼓 《石室秘录·鼓胀治法》:“水鼓满身皆水,按之如泥是也。若不急治,水留四肢而不得从膀胱出,则变为死证。”
  指出水鼓的特点是“按之如泥”;并明示水流四肢则预后差。指出水鼓病情危急,应急则先治其标,先逐水,否则预后极差。
  2.气鼓 《石室秘录·鼓胀治法》:“气鼓皆气虚作肿,似水鼓而非水鼓也,其证一如水鼓之状,但按之皮肉不如泥耳。”
  指出气鼓的特点“如水鼓之状,但按之皮肉不如泥”,不过只强调气虚作肿,忽视气实的一面。提出治疗气鼓必须健脾行气,加之利水;并拟消气散。后世医家俞尚德指出气鼓当属现代医学的“鼓肠”,并提出以实脾饮化裁治疗。
  3.虫鼓 《石室秘录·鼓胀治法》:“虫鼓惟小腹作痛,而四肢肿胀不十分之甚,面色红而带点如虫蚀之象,眼下无卧蚕微肿之形,此是虫鼓。”
  指出虫鼓的特点是“惟小腹作痛,而四肢肿胀不十分之甚”,提出治虫鼓须杀虫为主,辅以活血补血,而后补气调理。
  4.血鼓
  (1)《石室秘录·鼓胀治法》:“血鼓之证,其由蛊渐矣,或跌闪而淤血不散,或忧郁而血不行。或内邪而血离不发,遂至因循时日,留在腹中。饮食入胃,不变精血反去助邪,久则胀,胀则成鼓矣。”
  指出血鼓多由虫鼓失治,外伤瘀阻,或肝郁气滞而致。提出治疗血鼓宜先破血消瘀,一剂则血去而病自安,随即补养气血。
  (2)《辨论录·鼓胀门》:“初起之时,何以知其是虫鼓与血鼓也,吾辨之于面矣,凡面色淡黄之中,而有红点或红纹者是也。”
  陈士铎已经认识到腹水患者面部可出现红点、红斑、等外部体征。喻嘉言在《寓意草》谓:“人但面色萎黄,有蟹爪纹路,已具将来血蛊之候也。”面色蟹爪纹路、红点、红纹即蜘蛛痣。
  鼓胀在古代文献中可分为气鼓、食鼓、水鼓、血鼓、虫鼓等类型,分类虽多,但气血水每相互为因,惟有主次之分,而非单独成病。正如《医碥·肿胀》:“气水血三者,后常相因,有先滴气滞而后血结者,有病血结而后气滞者。”
  一般而言,气鼓、食鼓为初起征象,水鼓为中期征象,血鼓为后期征象,虫鼓则从病因而言,故病名虽多,但气虚血滞乃病变之本,湿毒热邪稽留血分是标,进而导致肝肾阴虚、阴虚血热和脾肾阳虚,痰血胶凝也贯穿其中。病理因素不外水裹、气结、血瘀、虫蚀等,尤其是肝、脾、肾三脏失调,导致气虚、气滞、血瘀、水停,气血水内阻又反过来损伤三脏。可见古人虽有气鼓、血鼓、水鼓等分,但常胶结为患,只是偏重不同而已。气、水、血三者并非单独致病,每相互牵连为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气结、血瘀、水裹的主次不同,应据症状辨明主次。明代《医学入门·鼓胀》:“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鼓胀初起一般以气结为主,按压腹部,随按随起,如按气囊;若治疗不当,气滞血瘀而水停,病变则以水裹或血瘀为主。以水裹为主,腹坚满,摇动有声,按之如泥;以血瘀为主,则见腹壁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

上一篇:喻昌《医门法律》:治鼓禁忌
下一篇:姜天叙《风劳鼓膈四大证》:鼓胀虚实异治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