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验案点评一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病例1:朱某,男,19岁,1995年4月12日初诊。患者1周前开始出现恶寒发热,时有咳嗽,曾按“感冒”治疗,症状不减,2天来又逐渐出现纳差、乏力、恶心、腹胀、右胁部不适、尿黄等症状。查体温37.9℃,巩膜轻微黄染,肝、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浮弦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624U/L,谷草转氨酶(AST)460U/L,血清胆红素51.3μmol/L,尿胆红素阳性,抗HAV-IgM阳性,HBsAg阴性。临床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证属外邪袭表,郁而不解,湿热蕴结中焦之黄疸前期,治以解表清热利湿为法。
处方:麻黄9g,连翘15g,杏仁9g,赤小豆30g,茵陈30g,郁金15g,麦芽30g,砂仁9g,赤芍24g,薄荷12g,滑石15g,木通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服药4剂,恶寒、发热,咳嗽除,表证已解,纳食增加,恶心呕吐止,唯黄疸有所加深,上方撤解表之剂,加入通瘀退黄之药,组成清热利湿、通瘀退黄之方。
处方:茵陈30g,连翘15g,滑石15g,赤芍20g,白芍20g,木通9g,赤小豆20g,郁金15g,白术15g,薏苡仁20g,大黄6g,延胡索12g,栀子15g,麦芽15g,砂仁9g,甘草6g。又进6剂,饮食、睡眠转佳,黄疸明显消退,但仍有乏力、腹胀、右胁部疼痛,查血清谷丙转氨酶86U/L,谷草转氨酶72U/L,血清胆红素34.2μmol/L,体温36.4℃,巩膜轻微黄染,肝脾胁下可及,质软、无触痛及叩击痛,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滑。病已明显好转,趋于恢复阶段,在上方的基础上适当减用清热利湿之品,加用疏肝健脾之药,达到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活血止痛、养阴清热除湿之目的。
处方:茵陈20g,赤芍18g,白芍18g,郁金15g,白术15g,柴胡12g,当归15g,栀子15g,滑石15g,黄芪30g,陈皮15g,薏苡仁20g,山楂20g,延胡索12g,牡丹皮12g,甘草6g。半个月后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正常,黄疸消退,自述已无明显不适之感觉,查体无异常,复查肝功能正常。继续守方再服半个月,查肝功能正常,病告痊愈。

点评:分期辨证,谨守病机,灵活用药,方能取得好的疗效。本例患者初诊时证属外邪袭表,郁而不解,湿热蕴结中焦之黄疸前期,治以解表清热利湿为法。经治疗表证已解,病机发生变化,解表之药宜及时撤去,加入通瘀退黄之药,组成清热利湿、通瘀退黄之方。进入恢复期,湿热毒邪已逐渐消除,其治疗应适当减用清热利湿之品,加用疏肝健脾之药,达到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活血止痛,养阴清热除湿之目的。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此病案成功的关键所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整个发病过程中都有瘀血的病机存在,在辨证用药时注意使用活血化瘀之药,可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常用的药物有大黄、虎杖、赤芍、牡丹皮、山楂、当归等,本例患者赤芍贯穿始终的用法,就是基于这个考虑。

上一篇:中医治疗肝气郁滞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方药
下一篇: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验案点评二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