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病属于中医学中的“痞证”、“积聚”、“肝癖”范畴。因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或感受湿热疫毒,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气等引发本玻其病变部位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众多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是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阻血滞而最终形成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肝体肿胀(脂肪肝)。本病虽病变在肝。肝主藏血,主筋的运动,主疏泄,主谋虑。肝居胁下,与足少阳胆相为表里。正如《金匮》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中医所谓的“脾”是指以消化系统为主的综合免疫整体。中医学早在《内经》就有“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的认识。张景岳有“调脾胃即所以安五脏”之说。脾胃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疏肝运脾、调理中州,乃为治疗脂肪肝之大法。
以上所述仅是脂肪肝病常见的几种证型,因本病迁延日久,诸因交错、虚实夹杂、证候繁多,施治时还应随证分析、灵活辨证。脂肪肝病是可防、可控制的疾病,只要通过祛除病因,如糖尿并肝炎等,合理饮食,戒除烟酒,服用中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上一篇:谢绍武脂肪肝辨证分型用药探析(二)
下一篇:王雁翔等脂肪肝病因病机初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