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肝脏所含脂肪约占肝脏湿重的2%~4%,当肝脏内脂肪积聚超过5%时,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即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并非临床上的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质(主要为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常见病理过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诱因所致的脂肪肝在我国的诊断率逐年增加。
目前,根据饮酒与否,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后者进一步肝纤维化的发生率约高达25%,且约1.5%~8.0%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故积极防治脂肪肝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愈后十分重要。目前,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缺乏理想的针对性治疗药物。相比而言,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具有疗效稳定、持久、无毒副作用、价廉等优势,因此深入进行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脂肪肝”之名未见于中医古医籍,结合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当可归属于中医“痰浊”、“胁痛”、“积聚”、“湿阻”等范畴。对于病因的认识,多责之于七情郁结、饮食内伤、酒食失节;同时认为感受湿热疫毒是形成肝炎后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机方面,目前主要认为是肝郁脾虚、气滞湿阻、痰浊瘀血互结,导致肝脏脉络痹阻,胆汁排泄失畅而形成脂肪肝。另有司氏认为脂肪肝的发生除与痰、湿、瘀、毒主要病理产物影响有关外,机体气血亏虚,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刘氏则提出应重视肾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固肾助阳法的应用。总之,脂肪肝的病位在肝,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之虚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 |
上一篇:秦应娟等脂肪肝中医论治五法(六)
下一篇:冯明辉等脂肪肝中医药研究现状和思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