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是如何确诊的
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应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化验及病原学检测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密切接触史 指与确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等)等密切接触史。注射史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以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情况。
症状 指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及恶心等。
体征 指肝大,并有压痛、肝区叩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大。
化验 主要指血清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升高,可同时伴胆红素升高。
病原学检查 发现以下任何一项阳性,可诊断HBV感染:①血清HBsAg阳性;②血清HBV-DNA阳性;③血清抗-HBc抗体IgM阳性;④肝内HBcAg和(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必须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鉴别。
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可参考下列动态指标:①HBsAg效价由高到低, HBsAg消失后,抗-HBs阳转;②急性期抗-HBc抗体IgM效价高,抗-HBc抗体IgG阴性或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