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重于湿
【主证】 目黄,身黄,黄色鲜明,小便黄,身痒,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 清热利湿,佐以通便。 【方药】 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g,山栀、大黄、连翘各10g。药后大便稍溏,排便次数增加1~2次为度,如药后大便不溏,可加重大黄用量,有助于黄疸消退。若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右胁疼痛甚者,加柴胡、郁金;腹胀者加枳实、厚朴,热甚者,加黄柏、黄芩;心烦失眠,发热,口干,衄血者,加赤芍、丹皮。 (2)湿重于热 【主证】 身目俱黄,但色泽不鲜明,口淡不渴,胸脘痞满,厌油纳差,腹胀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 【治则】 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 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g,茯苓15g,猪苓、泽泻、白术各10g。若呕逆者加法夏、陈皮;食滞不化,大便尚通者,加枳实、神曲;腹胀甚者,加木香、厚朴;兼表证者,可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酌加藿香、蔻仁等。湿热并重者,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3)肝郁气滞 【主证】 身目俱黄,右胁疼痛,纳差,乏力,眠不佳,身痒,大便色呈灰白色,尿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则】 疏肝理气,利湿退黄。 【方药】 茵陈蒿汤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当归、白术、白芍各10g,云苓、茵陈、山栀、大黄各15g。若恶心、厌油,加法夏、神曲、陈皮。 (4)瘀血停积 【主证】 身目发黄,面色青紫,晦暗,右胁刺痛,蛛纹丝缕,舌青紫,脉细涩。 【治则】 活血化瘀退黄。 【方药】 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当归、川芎、莪术、丹皮、红花、枳壳各10g,赤芍20g,茵陈30g,若兼肝、脾肿大者,可加制鳖甲、海藻等。久病体弱者,用黄芪建中汤加丹参、当归、川芎补益气血,养血化瘀。 (5)寒湿阻遏 【主证】 身目色黄而晦暗,纳少,腹胀,大便不实,神疲畏寒,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 温中健脾化湿。 【方药】 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30g,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各10g,若气虚甚,腹胀苔厚者,去白术、甘草,加苍术、厚朴;皮肤痒者,加秦艽、地肤子,酌加茯苓、泽泻利湿。 (6)脾虚血亏 【主证】 面目、肌肤发黄而不泽,肢软乏力,心悸气短,便溏,舌淡,脉濡缓。 【治则】 健脾温中,补养气血。 【方药】 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白芍各15g,桂枝、炙甘草、生姜、饴糖各10g,大枣10枚。若气虚甚者,重用黄芪至30g,并加党参;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阳虚而寒,加附子。 |
上一篇: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西医治疗
下一篇: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饮食调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