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黄芪、茯苓各30g,丹参、益母草各 20g,大腹皮、山楂 各15g,陈皮、厚朴、三棱、莪术、生大黄各 9g。
随症加减:肝郁脾虚加白芍15g,白术 9g;肝经湿热加茵陈 30g,虎杖 15g;肝脾血瘀加炒五灵脂 9g,生蒲黄 6g;脾肾阳虚加附 子6g,桂枝 9g;肝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鳖甲各 20g;乙型肝炎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15g;水肿甚加防己 15g,胡芦巴 9g;上消 化道出血加仙鹤草15g,三七粉 3g;肝性脑病大黄量加倍(18g) 鼻饲。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20天为1个疗程, 一般2 ~3个疗程。存在顽固性腹水及并发症,配合西医保肝利 尿、补充白蛋白、纠正电解质紊乱、处理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 等治疗,症状缓解后仍服中药为主。 【功效】 健脾理气,利水化瘀。 【主治】 肝硬化腹水。证属肝郁脾虚,水停血瘀。 【效验】 共治疗47例患者。男32例,女15例;年龄19 ~84 岁,病程8个月~20年;出现黄疸者8例,顽固性腹水7例,上消 化道出血3例,肝性脑病4例;乙型肝炎引起者25例,血吸虫感染 引起9例,酒精及药物引起各3例,原因不能明确者7例;A/G倒 置47例。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9例,肝经湿热6例,肝脾血瘀11例,脾肾阳虚13例,肝肾阴虚8例。结果:显效(主要症状及腹水 消失,肝脾缩小或变软,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A/G值倒置纠正) 16例,有效(症状改善,腹水减少,肝脾缩小不明显,肝功能接近正 常)26例,无效(症状、腹水及肝功能未改善或加重)5例,显效率 34.0%,总有效率 89.4%。 【解析】 肝硬化腹水之成,先是肝脾功能失调,肝郁克脾形 成肝郁脾虚证;继而脾失健运、湿阻中焦,湿蕴化热,形成肝经湿热 证;肝脾俱病,水停血滞,血气凝聚,隧道壅塞而肝脾血瘀;病延日 久,累及肾脏,肾阳虚无以温煦脾土,使脾阳愈虚,形成脾肾阳虚; 肾阴虚致肝木失去涵养,则出现肝肾阴虚。总之肝脾肾受损,使气 血水瘀积于腹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根据其基本病机,以理气健脾、化瘀利水为法,运用消痞利水汤加减治疗。方中丹参、益母 草活血化瘀利水,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正常血流量,促进肝功能 恢复,降低门脉压力;三棱、莪术行气破血,适量能消痞散结,柔肝 软脾;陈皮、厚朴、山楂健脾助运,消积宽中,协助黄芪、茯苓、大腹 皮益气行水,利尿消肿,且黄芪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肝脏代谢, 促进肝细胞生长;大黄苦寒,润肠辟秽解毒,清热导滞利水,清除胃肠道内病理产物,降低尿素氮及血氨。诸药合用,标本同治,共奏 健脾理气、利水化瘀之功,各型肝硬化腹水均可以此为基础方加减 运用。 【来源】 余昌文 自拟消痞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7例.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4):251 ~252 |
上一篇:肝硬化腹水的养肝汤-灵鳖消臌汤
下一篇:肝硬化腹水的养肝汤-消胀利水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