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自拟利胆汤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自拟利胆汤
  【药物组成】茵陈、广金钱草、金银花、大青叶各15g,栀子、黄芩、川楝子、延胡索、柴胡、郁金各12g,白芍15g,甘草6g,大黄10g,木香10g。
  【随症加减】高热者,重用黄芩、栀子,加地耳草;合并结石者,加滑石、海金沙、蚕砂;纳呆者,加鸡内金、焦三仙;便秘者,重用大黄;腹胀者,加佛手、枳壳、青皮;并胆道蛔虫者,加乌梅、槟榔、细辛。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药期间须低脂饮食,禁食辛辣及饮酒。
  【功效主治】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临床运用】112例患者,经治疗,痊愈76例,显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9%。
  患者,女,68岁。主诉: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3年余,再发1周。疼痛有时向右肩胛及背部放射,进食油腻或情绪不畅诱发,曾经在外院做B超检查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经用利胆醇、消炎利胆片、氟哌酸等治疗,症状缓解。1周前因进食油腻后,感到右上腹痛、纳呆、恶心、欲呕、发热、口苦、便秘、溲黄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巩膜黄染,胆囊可扪及肿大、墨菲征阳性,检血白细胞120×109/L,N    078,B超报告“胆囊炎”、“胆结石”,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合并胆结石,给予自拟利胆汤加大黄15g(后下),海金沙10g,六一散18g,蚕砂15g,枳实8g,重用茵陈30g,川楝子15g,焦三仙各15g。服药5剂后,疼痛缓解,呕吐消失,又按辨证加减服30余剂,症状完全消失,血常规正常,B超检查胆囊大小、形态正常,结石仍存在。继服本方2个月,停药观察,2年后随访未复发。
  【经验心得】胆囊炎的发病多因七情所伤,饮食不节,肝胆失疏泄,外邪内侵,郁热蕴结不通,胆汁疏泄不畅所致。胆为中清之腑,位于胁下而寄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亦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胆主输胆汁而不接受水谷与糟粕,其功能是以通为顺,具有喜性条达的生理特点。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湿遏热伏,肝络瘀阻,肝胆疏泄失利。如情志忧郁不畅,以致肝气不舒,气血瘀滞,肝木失调,影响“中清”和“通降”而致本病。故针对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解毒、行气祛瘀、止痛为治则。
  方中茵陈、广金钱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金银花、大青叶、黄芩、栀子清热解毒;柴胡、延胡索、木香疏肝理气止痛;川楝子苦寒入肝经,既可行气止痛,又可清热除湿,而无温燥之弊;配郁金行气止痛,又可清热利胆,使气血运行得畅,湿热之邪得去;白芍柔肝益阴,养血。现代药理学认为,茵陈含有多种利胆有效成分,与栀子同用对促进胆汁分泌有协同作用。金银花、大青叶抗菌消炎范围广,对各种病菌有抑制作用,有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黄芩中的黄芩素能降低胆固醇,与柴胡同用有抗菌消炎及明显的利胆作用,使胆汁排出量增加。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清热解毒利湿,行气祛瘀止痛之效。根据合并症的不同,灵活加减运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方剂出处】赵崇信,等自拟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12例中医研究,2005;18(7):48-49

上一篇: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加味麻杏石甘汤
下一篇: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自拟通胆汤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