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医学入门》:胁痛辨治
1.胁痛虚实异治 《医学入门》:“胁痛本是肝家病,宜分左右审实虚。……左为怒火与死血,右食痰饮七情居。……左右者,阴阳之道也,左肝阳血阴,右肺阴气阳。实者,肝气实也,痛则手足烦躁,不安卧,小柴胡汤加芎、归、白芍、苍术、青皮、龙胆草或黄连丸。虚者,肝血虚也,痛则悠悠不止,耳目睧聩,善恐如人将捕,四物汤加柴胡梢,或五积散去麻黄加青木香、青皮。虚甚成损害,胁下常一点痛不止者,名干胁痛,甚危。” 明代李梃胁痛虚实异治之说是胁痛辨证论治的一大贡献,为后世医家治疗胁痛提供了明确的思路。此外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胁痛,李氏亦有详细论治,如《医学入门》卷四:“食积(右)下胁,如杠梗起一条作痛,神保丸、枳实煎汤下,轻者保和丸;痰饮流注肝经,喘咳引痛者,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柴胡、白芥子或入青黛少许,姜汁二匙;七情凝滞,如有物刺痛,气促呕吐者,分气紫苏饮、流气饮子、调中顺气丸。” 2.胁痛久病成积 《医学入门·胁痛》:“胁痛一、二年不已者,乃痰瘀结成积块,肝积肥气,肺积息贲,发作有时,虽皆肝木有余,不可峻攻,宜积术丸加肉桂、陈皮、桔梗、甘草,蜜丸服,或复元通圣散。” 李氏进一步阐述胁痛日久成积的机制,提出:“肝积肥气,肺积息贲。”主张朱丹溪的“木气有余”,明示不可峻攻,并用积术加味、复元通圣散治疗这种类型的胁痛。 |
上一篇:孙一奎《医旨绪余》:气郁胁痛
下一篇:龚廷贤《万病回春》:推气散治右胁痛